李輝
摘 要:我們正處于多元文化并存的一個時代,充分了解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現象,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引入高校音樂教育領域中,不但有助于優化教學內容和形式,還有助于多維度挖掘多元音樂文化底蘊,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對大力推行多元音樂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探討和研究了高校音樂教育中運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巨大價值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手段,以推進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踐改革進程,促使教學目標得以真正達成。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教學改革
網絡時代背景下,文化傳播速度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多元文化理念已然成為推動我國音樂教育領域發展重要力量,不但為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借鑒,而且推動了音樂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基于此,高校應該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踐改革提上日程,提高大學生對多元文化音樂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之能夠用海納百川的心態看待各國文化,對不同音樂文化有針對性的理解與見解,從而提高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這對綜合、創新人才的培育有極大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育中運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巨大價值
(一)豐富高校的音樂教育實踐
眾所周知,聆聽音樂可以讓人們感到身心放松,隨著音樂旋律產生或喜悅或悲傷或激動的情緒。高校音樂教育實踐旨在讓大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體驗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更為關鍵的是讓大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從而盡情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之中,形成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不同的文化背景會誕生不同的音樂文化,當前學生正處于學習階段,對于音樂的理解有限,通過多元音樂文化的教育,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從而有效促進高校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
(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教師要通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踐,以世界范圍內流傳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學生的主要欣賞內容,帶領學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音樂文化,對作品創作背景、文化內涵進行解讀,引導學生增強多元文化認知,擴展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引導學生從包容、感性的音樂文化角度鑒賞音樂作品,基于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提出與主觀見解,不再單純地依賴教師,而是以個性化的認知,用更加新穎的角度對多元音樂文化進行思考。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堂教學,學生能夠對多元音樂文化的理解愈發深入,進而由衷地對其產生熱愛之情。因此,教師應當激勵學生探索音樂作品的文化背景,鼓勵他們積極表達個人觀點,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
實踐運用
(一)教學理念多元化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影響較大,無論教師還是學校都將主科考試成績當作衡量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主要標準,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主科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對于人文類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致使學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發展不均衡,也致使學生不能腳踏實地,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這對學生日后的多元化發展也會造成一定阻礙。音樂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堅實陣地,高校音樂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傳統教育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必須與時俱進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積極改進,突出教育的多元化,使教學更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還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思想,以此實現教育改革的目的。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勞動人民備受壓迫的黑暗歷史相比,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英烈用珍貴的生命和鮮紅的熱血換來的。因此,通過學習相關的音樂作品來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們領會那個年代共產黨人和勞動人民奮勇拼搏戰勝侵略者的紅色精神,勿忘國恥,以史為鑒,是非常有必要的。持續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以后,學生會更加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從而更加愿意為國家建設貢獻最大力量,使音樂教育的價值由此得到升華。
除了我國擁有輝煌燦爛的傳統音樂文化之外,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致力于建設音樂文化體系,希望能夠借由音樂將本國文化傳播開來。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能夠使學生在充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對其產生敬畏,進而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對不同文化價值的挖掘,既可以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又能夠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高校音樂教師需加快更新教學思想,不斷學習音樂文化知識,保證在課堂上能夠結合教學實踐內容,將音樂作品創作動機、背景以及各個地區的文化風貌等內容融會貫通,擴展課堂知識面,用個人魅力來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
(二)教學內容多元化
音樂教育雖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枯燥無趣的教學內容也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這不僅使得音樂文化得不到更多的關注,還使得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不強,教育效果不理想。將多元文化融入音樂教育可以促進高校音樂教學內容的創新,通過向學生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音樂的發展歷史、人文背景、特色樂器、律制調性等等,與學生共同欣賞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多元文化音樂知識時有更高的積極性,也能夠激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熱愛之情。
首先,當代大學生普遍喜愛流行音樂,對傳統音樂所知甚少,這不利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教師應抓住多元音樂教育的契機,向學生講述傳統音樂曲目的創作背景及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其中蘊藏的內涵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世界級經典作品《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首音樂曲目之所以能夠在國際上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是多元音樂文化融合的經典之作。這首作品的旋律來自揚州地區,代表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祝愿,曲調綿綿悠長,韻味濃郁,以五聲調式運用西方配器法創作,讓人回味無窮。通過對這首作品的樂曲結構進行解析,能夠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其次,國外的說唱音樂、重金屬音樂、爵士、布魯斯等相信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以往學生聆聽音樂大多關注的是歌曲的節奏、曲調、歌詞,極少思索歌曲的創作背景。要加強高校音樂教育與多元文化的融合,教師就要向學生講述不同音樂文化的誕生背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情感,全方位地進行音樂賞析。如根據劇作家小仲馬同名作品改編的歌劇《茶花女》揭露了西方上層資產階級對底層市民的壓迫和偏見,教師可以聯系今天的美國少數族裔仍舊受到歧視的現象,對學生展開講解,這樣課堂教學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會更為深刻,歷久彌新。
(三)教學方式多元化
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于音樂風格和形式的喜好是比較單一的,并不能夠迅速接受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會表現出一些抵觸情緒,這極大地制約了高校音樂教育創新發展的步伐。因此,高校音樂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創造力,帶領學生在美妙音樂旅程中探索,切身感受多元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組織創編表演實踐活動,選取音樂曲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故事,在課下進行排練,并在課上表演出來。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中,嘗試感受自己扮演角色的內心世界,體會不同音樂文化的神奇之處,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融入高校音樂課堂,使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都得到凈化。
與此同時,多元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入,需要鼓勵那些去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訴說他們對不同多元音樂文化的所見所聞,將自己的真實經歷分享給大家,使其他學生隨之進行聯想和想象,仿佛自己也進行了一次旅行。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觸動學生的心靈,鞏固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理解達到更深層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及文化內涵的感受,指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樂器演奏或者演唱曲目,使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總而言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模式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打開了全新的教育格局,順應新時期音樂教育的發展需求,高校及廣大音樂教師應該確保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多元文化能夠與音樂教育有機融合到一起,為音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以達到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黃越.高校音樂教育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31):185.
[2]洪宏.探討高校音樂教育中急需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國際公關,2019(11):268.
[3]黃萃青.簡析“一帶一路”背景下多元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9(23):176-177.
作者單位:
新疆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