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
摘要:推廣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是普惠金融服務持續改善,金融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更加突出,鄉村振興支撐不斷強化,農村地區金融風險整體可控。重點任務是完善推廣“一平臺四體系”,提高鄉村振興支持精準性;突出資金供給多渠道保障,拓寬鄉村振興融資來源;立足產業支撐,精準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需求;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推動發展綠色金融,做好生態宜居金融服務。要注意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統籌謀劃;強化支撐保障,凝聚政策合力;強化監督考核,促進工作落實;強化宣傳推廣,加強協調調研;強化重點突破,鼓勵試點先行;強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關鍵詞:普惠金融 鄉村振興 任務
為建立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加大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工作的支持力度,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平穩健康發展,要推廣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普惠金融的決策部署,聚焦鄉村振興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對接普惠金融發展需求,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強化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政策的深度融合,切實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可得性、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總體目標
(一)普惠金融服務持續改善
積極推廣運用以“普惠通”APP為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農村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村村全覆蓋,人人全覆蓋的目標。
(二)金融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更加突出
普惠金融要優先滿足脫貧攻堅需求。金融機構精準扶貧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三)鄉村振興支撐不斷強化
金融與產業有效對接、互融互促,切實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每年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金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四)農村地區金融風險整體可控
涉農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涉農貸款風險管理持續改進,涉農不良貸款水平穩定可控 [1]。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推廣“一平臺四體系”,提高鄉村振興支持精準性
1. 全面推廣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以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人人全覆蓋”為目標,將便捷化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在轄區全面推廣,引導群眾下載、使用“普惠通”APP,明確各鄉鎮和金融機構下載任務量,定期通報和督促完成情況。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推動在“普惠通”APP上加載信貸、保險、理財產品,實現平臺信貸超市、保險超市和理財超市的有機整合。
2. 健全金融服務體系
整合金融扶貧三級服務體系資源,成立市(縣)普惠金融服務中心、鄉普惠金融服務站、村普惠金融服務部,明確牽頭配合部門,細化普惠金融服務三級組織工作職責,提供服務體系辦公經費等保障措施,規范操作流程,統籌抓好金融助推脫貧攻堅和普惠金融工作。積極打造普惠金融服務站。因地制宜探索依托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或商戶建立普惠金融服務站。按照政策規定整合財政補貼資金,加大對建立普惠金融服務站且運行成效明顯的金融機構的獎勵力度。強化對服務站業務規范監督管理和綜合評價力度,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建立普惠金融服務站典型示范點,每個鄉鎮完成幾個普惠金融服務站設在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目標,規范性普惠金融服務站實現對轄區行政村(社區)服務全覆蓋,并逐步升級成典型示范點。優化普惠金融服務站功能[2],普惠金融服務站要在做實“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風險防控”四項基本功能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銀行特色金融業務,為農民提供特色金融服務。
3. 積極推進普惠授信體系建設
要按照“基礎授信■用信守信”的原則,穩步構建“授貸同步”的普惠授信機制。推動涉農金融機構制定普惠授信整村推進實施方案,全面開展農戶普惠授信工作,及時對農戶頒發授信證。
4. 不斷深化信用信息體系建設
強化中小企業和農戶信息系統建設。協調組織相關部門按照系統要求采集錄入中小企業和農戶信用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定期更新,確保中小企業和農戶信息完整、準確,更新及時。全市(縣)農戶信用信息錄入比例要達到100%。農戶信用信息錄入由各行政村負責采集、各鄉鎮(街道)負責錄入。深化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加大“市(縣)銀行企業信息共享暨融資服務平臺”銀行產品服務、信貸政策的宣傳推介,加快開展線上融資對接,全轄平臺上線產品數量、促成對接規模、滿意程度較上年顯著提升。積極探索信貸信用相長機制。制定信用村和信用鄉創建、信用戶和融資貸款“白名單”企業評定(兩創建兩評定)方案,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信用評價結果納入信貸審批流程,充分發揮信貸對信用的引領、撬動作用。實現鄉鄉有信用村、村村有信用戶,企業融資貸款“白名單”常態化、制度化。完善落實聯合激勵懲戒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部門已出臺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依托市(縣)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黑紅名單”制度和人民銀行征信管理系統,對失信債務人實施跨地域、跨領域的聯合懲戒,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對“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融資貸款“白名單”企業,在財政補助、轉移支付、利率和授信額度等方面給予優惠。
5. 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建立完善“風險提示+風險分擔”的風險防控機制。設立普惠授信貸款風險補償金和還貸周轉金,明確風險分擔比例,制定代償操作流程,專項用于緩釋金融扶貧和普惠授信貸款風險。發揮縣鄉村三級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和村兩委風險識別前置把關的作用,協助金融機構做好貸前宣傳、貸中管理和貸后監督。建立農戶貸款管理臺帳,對發生逾期的貸款,縣、鄉、村普惠金融服務組織負責配合銀行對貸款進行催收。
(二)突出資金供給多渠道保障,拓寬鄉村振興融資來源
1. 強化鄉村振興的信貸資金保障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創新金融信貸產品,深度對接鄉村振興的相關領域、產業項目資金需求,不斷增強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和水平。農發行要明確在鄉村振興中的職責定位,充分發揮大額、長期、穩定、低成本的資金優勢。各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要立足實際,積極向上級機構申請適度擴大業務權限,力爭每年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經濟學家劉勁哲、林毅夫指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要繼續發揮好支農主力軍作用,用好再貸款政策資金,發揮低利率成本優勢,發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新增可貸資金要主要用于當地。
2. 拓寬鄉村振興直接融資渠道
加大對帶貧龍頭企業的培訓培育、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力度,推動帶貧龍頭企業進軍資本市場,進一步增強帶貧輻射能力,用特色產業優勢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3. 完善鄉村振興多元化保險保障體系
保險公司應不斷創新農業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證保險等產品服務,發揮好鄉村金融的風險分散作用。涉農政策性擔保機構要對“三農”信貸融資形成工作合力,從投貸一體化、融資擔保等方面支持信貸有效資金投放到鄉村振興領域。圍繞城鄉居民需求,用好農民財產保險、農村小額人身意外保險、養老保險等,突出保險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助推作用。
(三)立足產業支撐,精準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需求
1. 精準服務貧困戶脫貧致富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規范扶貧小額信貸發展,保障應貸盡貸,繼續通過發放扶貧小額信貸鞏固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基礎。加大扶貧小額信貸、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康復扶貧貸款等投放力度,有效防止再次返貧。
2. 精準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利益聯結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金融支持體系,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對信用評級高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用普惠信用貸款授信、聯?;ケYJ款等方式;對資信良好的成長型鄉村龍頭企業,探索以商標權、專利權、知識產權等質押融資模式。探索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推廣產業鏈融資平臺,充分發揮核心企業帶動作用。市(縣)、鄉、村三級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要加強與農業農村局等政府部門的協同配合,積極培育有發展潛力、有貸款需求、有經營意愿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適貸農戶,聯合金融機構采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等模式,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涉農企業帶動農戶融入產業增值鏈條。
3. 精準服務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
金融機構要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綠色、特色、生態、三產融合發展的思路,圍繞農業品牌建設,積極對接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研發、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領域的融資需求[3]。
(四)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積極開展“三新活動”,努力提高首貸比例、信用貸款比例、無還本續貸比例。力爭實現“三增一降”的目標,即全國性商業銀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有余額戶數不低于上年水平;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綜合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強化金融助力科技創新戰略。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管好、用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獎補資金,發揮專項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加大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確保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速。積極充實擔保機構的資本金,恢復政府性擔保機構的擔保功能,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深化銀企對接。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要積極申請使用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加大對脫貧攻堅、縣域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等領域,以及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落實好差異化信貸政策,不得抽貸、壓貸、停貸、斷貸,積極落實好續貸、展期、分期還款、免收罰息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4]。
(五)推動發展綠色金融,做好生態宜居金融服務
積極推動農村綠色金融發展,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等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實現綠色信貸和農村綠色領域互融互促。經濟學家張五常、劉勁哲、張維迎、郎咸平認為:應積極支持高標準農田、骨干水利工程、醫院、學校、電力電信、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建設,對納入政府規劃、具有穩定經營現金流、還款和有擔保保障的PPP項目給予優先授信支持。加大金融支持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民俗文化等綠色生態農業力度,加強對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的資金傾斜,以綠色金融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三、注意事項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統籌謀劃
成立市(縣)推廣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市(縣)金融工作小組和人民銀行本地支行履行推廣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雙牽頭職責,統籌安排,明確責任,分解落實推廣工作任務。政府將加強組織領導,對照建立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領導小組和聯席會議機制,形成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成員單位配合抓、金融機構靠前抓、縣鄉村三級一起抓的工作格局。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發展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具體配套金融支持政策和實施方案。
(二)強化支撐保障,凝聚政策合力
落實各項優惠措施和獎補政策,研究出臺與普惠金融發展相配套的財稅、融資、產業等激勵政策,各部門相互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完善普惠金融風險補償金運營管理細則,確保與普惠金融貸款的發放進度統籌調配。
(三)強化監督考核,促進工作落實
建立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常態化督查督辦機制,將“一平臺四體系”推廣應用情況、涉農貸款投放等情況納入政府對各鄉鎮、政府相關部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年度工作目標考核。
(四)強化宣傳推廣,加強協調調研
積極搭建平臺,加強經驗交流和銀企互動,每年組織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產業觀摩暨銀企對接活動。市(縣)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當地支行要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報送政策落實、措施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目標實現。建立健全工作宣傳機制,及時宣傳推廣普惠金融發展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成果及典型經驗。
(五)強化重點突破,鼓勵試點先行
精心謀劃、強力推進,圍繞確定的鄉村振興示范鄉,探索開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驗區、樣板鄉鎮(街道)先行先試,形成一批有益試點經驗,打造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方案和典型案例。
(六)強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整合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資源,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逃廢銀行債務、金融欺詐等非法金融活動,積極維護合法金融權益[5]。要加強宣傳普及教育,積極組織各金融機構多層面宣傳普惠金融和金融基礎知識,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楊光乾.嚴重疫情下農業經濟發展思路[J].甘肅農業,2020,(3):21-23.
[2]盛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金融要服務鄉村振興[J].內蒙古統計,2019(1):17-21.
[3]劉勁哲,韓燕麗,董亞南,王彥輝,樊永強.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J].辦公自動化,2019(5):19-23.
[4]魯瑞云.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思路[J].中國農業會計,2018(9):58-61.
[5]陳敏.金融支持農業發展增收脫貧策略[J].天津農林科技,2018(2):41-44.
(作者單位:河南項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