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福利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教育理念中倡導的學習方式,然而在目前的語文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活動時,存在合作沒有方向、組員分配不均等問題,對此為了切實有效地發揮合作學習的價值,教師應當主動地設定問題情境、調整合作學習的方式,以便在提高合作實效中,彰顯語文學科的別樣精彩。
【關鍵詞】合作;小學語文;學生
合作學習活動是指教師按照一定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為學生安排特定學習目的和討論內容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學生看做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在動態交流中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合作學習活動因其絕對的優勢,受到了許多教師的偏愛,多數教師會在講解語文知識時,選擇應用合作活動來施教,然而,由于許多教師缺乏合作學習的經驗,使得合作學習只能存在于表面的形式,無法觸及本質,所以,為了體現合作學習的價值,教師應當對傳統合作學習活動進行調整,以期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實效。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領合作學習方向
雖然說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經常存在能力不足,自控力差等問題,當教師將合作學習的權利完全交給學生時,學生會因為缺乏學習的目標,而呈現出散亂、無序的狀態,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質量不達預期。所以,為了讓學生更有目的地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激發學生進行合作的動力,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以此為方向展開合作交流,以便在集中集體智慧的同時步步深入課文之中,達到良好的合作學習狀態。
以《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一課的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基于文章中的內容為學生設定合作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更有方向、更有目的地對本篇文章進行探究。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描寫了許多事物的運動速度,如鴕鳥、獵豹、噴氣式飛機等,并以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將各種事物的速度進行具體的說明,圍繞上述內容,教師為學生設定“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文章中所描寫的事物,其速度由快到慢進行排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深入分析文本內容中進行交流,從而在指出哪些事物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比較光、流星體、火箭等事物速度的快慢,以便學生在合作中確切地掌握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顯而易見,教師圍繞課本內容進行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圍繞語文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得學生在明確的目標下逐步深入語文課堂,以便在解決合作交流問題中,確切地提高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效果,把握解讀文章的方向。
二、優化組員分配,促進學生有效交流
在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因為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也有著不同的看問題角度。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合作學習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保持小組內學生成員之間的差異性,以便學生在彰顯個性中促進彼此的合作。
以《題臨安邸》這一古詩的教學為例,在教師為學生設定了“合作分析古詩意境,探索古詩情感”的合作任務后,教師讓學生簡要地談一談自己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隨后結合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對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進行判斷,指出哪些學生對本首古詩的理解較為透徹,哪些學生仍舊存在較大的問題等。緊接著,教師再參照學生以往的表現,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等,按照互補性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小組人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中學生之間的古詩鑒賞能力呈現較大的差異。之后,學生在彼此差異較大的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在交換彼此意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賞古詩,感受古詩中憂國憂民的情懷。
由此看出,教師根據學生的特定情況,以優勢互補為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互助的結構,使得學生更好地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個性,激發學生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識。
三、正視教師價值,加速合作學習進程
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強調學生的存在價值,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教師在學生的合作中沒有存在的意義,相反,這意味著,教師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發揮自身的價值,更好地引領學生的合作學習。所以,在語文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也應當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在充當“引導者”中,為學生解決遇到的難題,加快學生合作交流的進程,在充當“監督者”中,監控學生合作交流的紀律,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以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丁香結》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在感悟丁香美的同時,啟發人生的思考,教師為學生設定“文章的內涵是什么?其中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的合作交流任務。隨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合作學習的任務進行自主交流,在學生進行交談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在發現學生合作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及時地出現在學生的身邊,詢問學生存在哪些疑惑,以便對學生進行恰當地引導,使得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快地認識到“人應當以豁達的心境來面對生活中的結”的道理。在學生自主交流時,教師也要對合作交流的紀律進行監控,使得學生始終圍繞本篇文章進行討論,擁有良好的合作交流環境。
不難看出,教師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在合作中遇到的難題,使得學生迅速地突破瓶頸,提高合作的進程。同時,教師對學生合作交流的紀律進行監控,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
四、豐富合作環節,促進個性思維發展
在學生進行合作時,教師能夠發現,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會讓學生喪失自主思考的機會,使得學生形成依賴感,以至于學生無法實現個人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的成長。所以,在組織學生圍繞語文知識進行合作交流時,教師也應當對合作學習的結構進行調整,為學生的自主思考預留機會,使得學生在發展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個人思維能力的成長。
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中,當教師圍繞文章描寫的順序為學生設定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的呢?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呢?”等問題后,教師先為學生預留自主思考的時間,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閱讀文本的情況,提出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再為學生創建合作交流的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交換彼此的意見,使得學生在合作中逐步探討出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記敘的,以及文章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等。在學生合作交流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自主總結,使得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想法。
可見,教師將學生自主思索的機會貫穿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之中,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之余一直擁有自主思辨的平臺,使得學生在發展合作素養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個人的思維能力,增強自主解讀文本、分析文本的水平,真正地實現成長。
總而言之,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發展,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在當前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重視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突出自身主體地位中進行交流與共享,以便基于合作增強建構語文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桂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參與式合作學習淺談[J].教育革新,2020(01):37.
[2]陳海燕.淺談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