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華
摘 要: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能使教師與學生更加和諧相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主要從課堂上培養和提高中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出發,首先闡述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意義;其次分析提高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前提;最后提出了提高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動提問能力;教學途徑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意義
在學生層面,不斷進行這種積極主動的提問會促進自己多種能力的提升。第一,可以提高學習積極主動性。要想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提出問題,前提條件就是學生要學會積極地投入學習中進行思考。通過不斷培養這種主動提問的能力,學生就會不斷掌握數學中的學習規律,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生活中軸對稱”一課時,學生想提出一些問題就需要在預習的時候弄明白自己理解哪些知識,不理解哪些知識。在教師層面,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過程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意識。由于教師受應試教育以及自身教學習慣的影響,在意識方面很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不自覺中就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提問,有利于教師自覺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同時能夠推進“主動型”教學模式的建立。主動型教學模式的建立需要兩種因素相互配合。
二、提高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前提
1.構建融洽的課堂討論氛圍
提高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首要前提是構建融洽的課堂討論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不同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會不同,參與程度的不同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同。因此,無論進行科目知識的授課還是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都是必要的。
2.教師應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培養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第二個前提是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學生學習是有規律有步驟的。首要的一步就是要預習,學生通過對課程的預習梳理知識的基本脈絡,同時學生在預習階段是與知識的初次見面,與知識由陌生到熟悉的第一步。因此,在認識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這就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有了側重點,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這是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提問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例如,在進行“投影與視圖”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運用正向激勵法督促學生預習。通知明天學習的內容并設置問題,同時告訴學生老師會提問,回答好的學生老師會給予相應的獎勵。學生提前預習初步整理知識點,投影的知識點包括投影的類型、投影的基本定義、投影的基本繪畫方法這三部分知識。
3.加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想要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提問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只有加強學生的主動意識才能在學習中掌握主動性,從傳統課堂中解放出來。這種自主意識的提高會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憑借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主動提出相應的問題。教師再通過引導學生逐步找到答案,從而使學生扎實牢固地掌握相應的知識。
三、培養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方法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自主提問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信心。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知識點劃分層次,就第一部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解決,然后以這種形式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以“有理數”的教學為例,在進行有理數知識的教學中,在導入的部分使用設置問題的方式導入,先將整數與有理數的分數,如2/3列在黑板上,然后,設置問題:這些數據有什么規律?請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然后舉手回答老師。這樣導入的優勢有兩種,一是通過討論學生形成一種設置問題的意識,同時小組討論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意識。
2.創造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
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而創造這種課堂提問的氛圍需要分幾步進行。第一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營造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氛圍,首先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與學生保持平等關系,明確教與學的平等地位。第二步,根據學生的心理挖掘課堂上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吸引學生興趣的關鍵。根據初中生的心理,單純授課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而以游戲的方式講授知識,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提問氛圍。
綜上所述,學習的主動性取決于求知欲的高低,對于知識求索興趣高的學生就會進行深層的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并逐步解答。培養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實際上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錢曉宇.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培訓,2016(22):198.
[2]王祥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A].全國科研理論學術研究成果匯編[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