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麗
摘 要:作文既檢驗學生的輸入能力,又考驗學生的輸出能力。這兩種能力恰恰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綜合能力,也都是作文寫作中需要運用的、缺一不可的能力,所以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比較關心,也是一直在教學中不斷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一直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教師全方位的指導,手把手地教學生。這場面想想挺感人的,可是作文不像學生字、背課文一樣,教師盯著讓他們多讀幾遍、多寫幾遍就能完成。它需要激活學生的興趣點和靈性,要讓學生的思想動起來,激發其想象力,才能讓他們寫出作文來,硬逼只能是適得其反。新課標下,筆者發現好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想盡了辦法,閱讀、仿寫、續寫、改寫,甚至有的教師為了積累寫作的素材,也讓學生寫“每日一得”或“讀書隨筆”,但是其結果都不理想,就這樣三四年級的學生,不會寫作文的還大有人在,不知道在寫什么,想表達什么,語句不通,邏輯混亂。這顯然對于語文學習與教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因此,結合新課標核心素養教學的要求,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希望對大家的作文教學有所幫助。
一、注意平時的積累,為作文寫作打基礎
作文寫作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需要先從一年級的看圖寫話開始為學生打基礎,讓學生通過寫幾十或一百字左右的話語進行練習,通順語句,掌握字詞的運用規律。當然,也要讓學生在三四年級的語文學習中懂得積累語文素材。首先,抓住學習語文的機會積累。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課文都有文采,有質感,也有道理和故事,其原因,除了作者的情懷,再就是文章的遣詞造句,可以使一句平平常常的話充滿感情和哲理,所以語文學習是學生語文素材積累的主要途徑;其次,從閱讀中積累。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不只是語言素材,還有故事素材,更能積累學生的寫作經驗和方法;再次,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藝術的大寶庫,只要學生愿意,作文中要運用的故事、人物、比較有特點的語言等,都能從生活中獲得;最后,讓學生多背古詩詞。在寫作文時,學生恰到好處地用一兩句古詩詞,能給作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能突出作文的主題。讓學生學會有意識地為作文寫作積累語言、素材、方法,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逐步提升,教師的作文教學也才會有所改變。
二、從點到面,通過片段提升作文寫作
我們在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就是最容易操作且效果最好的方法。如片段式練習,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好操作的作文練習途徑,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忽視了。我們知道一篇完整的作文,首先是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才能構成一篇有情感、有溫度、有意境的完整文章。但是如果學生連一段話都寫不完整、寫不通順,對一篇作文的完成就更困難了。所以,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讓學生先寫段落練習。首先,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某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一篇完整文章的感悟及時寫出來;其次,結合日積月累,就讓學生寫一段話,用上日積月累中的一句話或者幾個詞;最后,就像一些教師要求的,監督學生每天寫的“每日一得”等。當然,片段式的練習內容和途徑也不止這些,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喜好,靈活練習,久而久之既能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又能增強他們的靈敏度,使他們能用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寫出個性化的作文來。
三、通過評選寫作之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要采取一些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融入其中,才能有望讓他們學習一些有用的東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打開思路,創新方法,通過一些手段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評選每月作文寫作之星,給他們一定的獎勵,同時把他們的作文當成范文在課堂朗讀;也可以評一個學期的“作文之星”,在學期總結的時候,給予學生獎勵。同時也可以把這些獎勵作為評“三好”學生的一個條件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樹立長期堅持、不斷努力提高寫作水平的決心,實現作文教學質的提升和飛躍,大大改觀學生語文成績的現狀。
總之,如果把語文教學分成三大塊,就是基礎、閱讀、作文。這三塊是語文的核心,也是語文知識的框架,缺了哪一個,語文學習都是不全面的。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輸入抓起,讓學生積累一定語言、素材,為作文做準備;再從輸出方法入手,如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寫作技巧與方法提升,為作文創造條件;最后才能達到從輸入到輸出這樣一個目的,也才能使學生在寫作文這樣一個輸出過程中更加順利,無論是從時間還是質量上,都能達到最好的成文效果。
參考答案:
[1]馮雯.新課改下優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若干思考[J].考試周刊,2017(99):29.
[2]夏美紅.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細致性”指導:由個人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6):91.
[3]陶靜.小學語文課堂因寫作而精彩: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小練筆[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