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詠梅
摘 要: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受到廣泛的重視,教師開始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來提升教學質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首要目的,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其中,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它能夠讓小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能夠扭轉一部分小學生對數學的刻板認識,還能夠讓更多的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方法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法,它最早起源于西方,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生活、了解生活。在新課標推行之后,小學各學科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方面都獲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就小學數學來說,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印象都是刻板、枯燥、無聊、抽象的。形成這種認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貼近生活,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沒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也沒有深刻的體會。
一、對教材進行研究,讓教材中的內容和生活產生聯系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教師首先應當加強研究,發現教材中和生活能夠產生聯系的點,并以此入手,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產生足夠的好奇,這樣就能夠讓生活化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進行認識克、千克和噸這樣的計量單位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遇到的這些計量單位的場景。有些學生說,他在陪父母到菜市場買菜時遇到過克為單位的牌子;有的學生說,在測量體重時,單位是千克;還有的學生說,橋頭的警示牌上寫著50噸。這些都是質量單位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重量單位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以此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擴充。
二、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得到了非常廣泛的認可,效果也比較顯著。但前提是,數學教師能夠積極開展各種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比如,在進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指定某些物體,讓學生來測量某一個長方形面的面積。這樣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學生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到戶外,對學校內的籃球場進行面積計算。
三、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很多學生對數學有一定的誤解,認為數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而應用性較弱。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在于他們沒能掌握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應用數學知識幫助學生進行解決。這樣能夠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扭轉一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偏見。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讀物帶到課堂上來,然后問學生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學生查看之后可能會說:“這本書一共有235頁”。然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你平均一周能夠看多少頁?”學生經過粗略的計算可能會說:“平均每周能夠看7頁。”這時教師就可以繼續提問:“那么你看完這本書一共需要多少周?”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除法題,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也許是第一次發現除法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機會,能夠幫助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四、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現如今,小學生成長在信息時代,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會經常接觸網絡。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要積極使用網絡教學資源,貼近他們的生活,提升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帶領學生認識圖形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由于認識的局限,對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變化關系有一定的誤解。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教室內的計算機,在大屏幕上播放動畫,讓學生明確了解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讓他們認識到將正方形進行拉伸能夠獲得長方形;將正方形或者長方形進行擠壓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動畫展示非常直觀,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圖形之間的變化關系,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總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應當加強學習,積極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積極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網絡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楊海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20,6(7):242-243.
[2]宋長虹.培智學校小學階段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8):160.
[3]魏光輝.專注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效[J]. 才智,201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