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文
摘 要:隨著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學理念的更新換代,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為使小學生提升數學能力,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教師應重視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就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小學數學;數學能力
一、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新時期背景下,將討論式教學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通過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原則,利用多樣化的討論方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其從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的學習發起人。此外,討論式教學還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現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過多,課業壓力較大。尤其是在枯燥、乏味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很難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思想啟發,然而運用討論式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從而收獲更多的心得體會。
二、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開發討論形式,引導學生思考
討論有很多種形式,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應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并成為積極的討論者。對于小學生而言,最常用的有同桌、四人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對討論形式進行合理適宜的選擇,以引發學生對問題的全面思考。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不僅能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克服對學習的畏懼感,以及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從而得到更多的學習啟發。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多邊形面積”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從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自主體會和感悟學習過程。以校園的操場為例,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操場的形狀,并提出“操場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如何計算操場面積?”等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多層面、深層次的思考,促進小組自覺制訂任務,運用分割思想計算出多邊形的面積。
(二)完善討論方式,實現思想交流
為了使討論內容更加深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點,進一步完善討論方式。通過采用循序漸進的討論方式,讓學生在同桌討論、四人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中實現深度的思想交流。依托直觀化、趣味化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渴望。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千克與克》一課教學為例,教師應在不同討論階段,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在同桌討論階段,要求學生思考千克與克的關系,實現單位的對等轉化。在四人小組討論階段,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日常生活中用到“千克與克”的場所和地點,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在全班討論階段,教師應帶領學生討論生活中關于“重量計算”的應用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在更廣闊的視角下找尋解決應用題的辦法。
(三)深入討論技巧,進行知識遷移
遷移知識是對知識活學活用的過程。只有深入研究討論技巧,合理布置討論任務,才能發揮討論式教學法的功能和效用,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問題和破除學習“瓶頸”。首先,在進行大組討論時,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狀態、性格特征,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通過堅持民主、平等、自由的原則,讓學生自主選出小組長、監督員、考勤員等,以及明確各個角色的職位作用,促進學生在討論中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其次,必須要剔除題海練習化、機械被動化的學習弊端,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有助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同時也要規范討論時間,教會學生傾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養成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整地表達想法的習慣。這樣,不僅能保證討論教學的秩序,還能給其他學生表達觀點提供機會。最后,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更加直觀化、立體化的教學情境。通過從日常生活中找尋討論素材,進一步豐富討論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解題方法。同時堅持“開放性”教學原則,支持和鼓勵學生表達觀點和交流想法,使學生在促進學生集思廣益中發現數學價值,汲取數學情感。
(四)總結討論方法,開展多元評價
討論式教學的根本作用在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濃厚的學習熱情,以及培育優質的思維能力。評價與總結作為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需要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因此,在討論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總結討論方法,開展多元評價活動。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圓”一課教學為例,教師應在課題討論結束后,組織學生總結知識和經驗,然后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發言和表現自我的欲望,促進學生在評價與總結中體驗學習方法,感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討論式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優化,不斷提升教學的質效性,從而促進學生在討論式教學法中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王晨.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6):92-94.
[2]湯桂玲.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