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人們對小學教育予以了更多的關注,而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實現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探索的話題。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是基礎內容,而在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上其自身的寫作能力則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可以將其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以此開闊學生視野以及激發其對寫作、閱讀的熱情,進而不斷實現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1]。
一、激發興趣,擴展思維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育尚不健全,所以其自控能力不足,而且其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精力分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的教學較為乏味,學生則可能會對學習活動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語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非常重要[2]。為了保證作文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內容時潛移默化地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情感的豐富以及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此一來就能夠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的動物朋友”這一習作時可以發現,由于學生以往很少接觸小動物并缺少對動物的了解,所以當教師提出這一寫作要求時學生往往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在課后閱讀《百科全書》《動物世界》等書籍的任務。這些書籍中有較多精美的插圖,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在圖片的引導下產生閱讀的興趣,進而更加積極地研究這些課外書籍。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動物的習性、特征和飲食等,如此一來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夠有話可寫,從而豐富寫作內容,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積累素材,豐富內涵
要想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學生在作文時就要具有一定的靈感,而靈感往往來源于課外積累。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就應該利用課外素材指導學生寫作,激發其創作靈感,進而不斷提高其寫作能力。課外素材并不僅僅局限于名著,報紙、雜志、詩歌等也可以為學生靈感的激發以及素材的積累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各種資料,使其培養摘抄優美句子的良好習慣,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夠實現知識的積累與素材的內化,達到寫作水平不斷提高的目的。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內設置讀書角,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愛的課外書籍,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舉辦讀書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組建相應的閱讀興趣小組,以此討論讀書心得,學生在交流探討中能夠更高效地積累寫作素材。此外,由于小學生作文質量不斷下降這一問題日益突出,教師必須要對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思,找到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較為和諧的閱讀環境,鼓勵學生積累作文素材,隨著學生的素材積累不斷增加,量變產生質變,學生的寫作能力勢必得到有效提高。
三、提高能力,全面發展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日積月累。為了保證學生長期堅持課外閱讀,教師應該將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學習需求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如此一來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并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3]。多數小學生比較喜歡童話類、歷史類、科幻類的小說,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么》等,這些圖書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學生通過閱讀童話能夠實現想象力的培養,促進其思維的活躍。寓言故事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會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使其更加理智地對待世界與生活。而科幻類的課外書籍往往具有較強的神秘性,它會給學生帶來別樣的閱讀體驗,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并實現其創造能力的開發。學生通過閱讀各種課外讀物就能夠不斷實現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其也會更加熱愛生活,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在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上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更新以往較為傳統的教學理念,將閱讀與作文教學進行一定的融合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積累寫作素材,不斷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楊勤家.回歸生活靈動作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0):41-42.
[2]李萬禎.“作”出成績,探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J].名師在線,2021(2):57-58.
[3]楊甲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1(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