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及教學理念的更新,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創新和改變數學課堂教學手段,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及探究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掌握和應用更多的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從整體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主要針對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教學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限制和影響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以自我口頭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數學知識、數學公式的狀態,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再加上教師過于重視學生考試分數,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切以分數為重,課堂教學氛圍過于嚴謹、枯燥,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不利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通過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重視課堂導入環節。良好的課堂導入教學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遵循學生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心理,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學生的主觀意識,實現小學數學課堂實質性的改革與創新[1]。如在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現代化的網絡信息設備為學生播放動畫視頻,并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動畫中的主人公曉曉帶著100元去買草莓和洗衣液,已知一斤草莓39元,一瓶洗衣液45元,請問曉曉這次花費了多少錢?”通過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教學手段引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使學生能通過觀看動畫視頻思考與探究,達到幫助學生聯系生活、鍛煉思維,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通過趣味性、多元化的教學導入法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通過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合作探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為了更好地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采用多元化、創新及高效的教學手段,轉變學生以往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簡單地引發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其他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其他人的學習思路豐富自身的學習經驗,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探究的積極性,從整體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2]。如在進行“測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小組合作測量的方式對教室、學校操場、花圃、自己房間、廣場、公園一角等地方進行準確的測量,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聯系生活實際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這一點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促使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等選擇合理的生活素材開展與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3]。如在進行“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轉變傳統以教師口頭講解為主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引出相應的學習任務:“同學們,你們回家計算一下自己房間的面積?”通過問題和學習任務的設置引導學生向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層面思考探究,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初步樹立數學意識,并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后通過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從整體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及教學質量,更好地符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
四、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教學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通過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教學手段,通過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合作探究及聯系生活實際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數學探究意識及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雄.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20,17(36):25-26.
[2]陳素景.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分析[J].東西南北(教育),2020,26(1):28.
[3]徐愛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3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