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明
摘 要:小學畢業班的管理,特別是臨近畢業的后期管理,較之其他的班級管理有一定的難度,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F就畢業班學生的心理作淺顯分析,以便找到對應的教學策略,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學。
關鍵詞:小學教學;心理分析;對應策略
一、小學畢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壓抑心理
由于長期受分數這根高壓線的束縛,學生的神經經常繃得太緊,發散與想象思維時常受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壓抑心理,對學習失去了激情。具體表現為:上課不敢回答問題,怕說錯;做題不敢下筆,怕答錯;對自己的觀點不敢表述,怕受批評;課余不敢活動,怕損壞自身形象;合理的建議不敢提,怕惹事。這種學生的學習大多處于中等水平。
(二)求勝心理
一部分學習較優秀的學生,他們唯恐自己的學習成績下滑而有損面子或受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故而產生求勝心理,其表現為: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對班上任何事情從不關心,厭煩參加班級活動,設法拒絕學?;顒踊蛐⌒蛣趧?,不善于團結同學或與同學交流;對個人衛生、教室衛生、環境衛生等從不關心過問;對音樂、體育、美術等課反感。我行我素,神情漠然。
(三)放棄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學習大多處于中下水平,這類學生最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或干脆放棄的想法。時時尋找玩的空間,又時不時地向學習好的同學吹吹涼風,但善于應酬班級活動。這是一個較龐大的群體,約占班級人數的五分之二,帶有普遍性。這個群體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工作的主要對象。如果方法對頭,善于“挖掘”,讓這類學生能投入學習,就會充分帶動整個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
(四)破壞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大致有三類:一是家庭不健全或組合家庭的學生;二是學習太差,趕不上而自暴自棄的學生;三是智商有嚴重缺陷的學生。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跡象是:長期沒有家庭監護,失去家庭溫暖,生活散漫自由,對自身的學習不關注,或因智力問題而在以往的學習中存在嚴重阻力。對學習好的同學由羨慕到嫉妒再到障礙,最后發展到破壞班級團結,損壞公物,破壞紀律。這類學生是學校和班主任管理的主要對象。但由于他們所占比例甚少,往往結不成一個小整體,但如果對他們持放棄態度,聽之任之,對班級乃至學校的危害會很大。
(五)離愁別緒的盲目心理
歷時五六年,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現在已成為一個擁有一定知識、能辨簡單是非、善于觀察周邊事物的少年。且這一方較寧靜的生活空間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要被打破,他們的心理是復雜的、不平靜的。把太多的精力花費在應酬交際上,過早忙于互相贈送禮物、如何購買禮物等事上,而對自己的復習不夠重視或直接不管。這種現象的出現,會給畢業復習整體安排和環節操作造成一定的障礙。雖然沒有嚴重的危害性,但卻不能忽視。所以,一定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方式阻止或間接阻止這種氛圍的發展。
二、鑒于上述多種心理的具體表現,教師應采取相應對策
(一)因勢利導 循循善誘 整體調整 各個擊破
不要過于強調復習題及復習過程而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測試、解題上,當然并不意味著就要放棄復習工作。應加強師生間的對話與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及時掌握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好隨時發生的事情,為學生排除生活、學習和思想上的困難。對前面所列舉的存有放棄和破壞心理的學生采取整體強調、糾正、鼓勵與個別談話解決的方式,找出原因,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和勸導,使其轉變觀念、增強信念、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走完小學階段的學習歷程。
(二)少指責 巧施壓 多觀察 善調節
復習階段出現的紀律問題、學習問題、思想問題的解決方式絕對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所出現的同等問題的解決方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走人了”,對一些事情可以不考慮后果。如果老師的管理與處理方式不隨著調整轉變,會產生相應的副作用。要善于巧妙地施加學習任務,安排復習內容、變換復習方式,多方位觀察其言行和心理動態。在復習過程中善于調節他們的生活與活動空間及思維空間,以防產生逆反心理。
(三)多聯系 多關懷 多指導 少講解
在后期工作中,班主任要與校長、科任教師,特別是個別學生的家長及時聯系,絕對不可有松懈麻痹的思想產生。相反要加強管理、變換方法,做到善始善終。主動接近學困生,以消除師生和同學間的誤解或隔閡,鼓勵他們在學習上盡力而為,對他們的某一點長處給予肯定表揚,對所犯錯誤客觀公正地加以說服,分析對待,以誠心、愛心激發其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篩選歸納復習要點和知識重點,理清復習思路與計劃,合理安排時間與內容。講求實效加強指導,盡可能少講解,把較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對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說明和講解,以防欲速則不達現象的出現。
(四)多抓重點 少求完美 多關注過程 少關心結果
抓中下生,促中上生,監優秀生,顧學困生。嚴抓知識重點,注重知識環節,關注運用細節。不千篇一律,不一視同仁,不一個標準。嚴格強調運作過程,如測試卷的解答,不要光把目光盯在分數上,應該注意每一題或每一小題在答題中出現的錯誤或失誤,強調應變能力。消除操作錯誤,避免馬虎大意、輕視思想,做到一絲不茍。
三、結語
小學是學生發展的主要階段,作為畢業班的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里,找到共同的話題化解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