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嬌
【摘要】對于每一名班主任而言,其都有各自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風格,班級管理作為一項復雜且具有創造性的工作,班主任不同的管理方式對班級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均有著直接性影響,若想更好地展現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班主任就應當切實明確各類管理方式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影響,進而在開展管理實踐工作中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最終取得滿意的效果,以此順應新時期教育教學體制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關鍵詞】高三;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策略
班主任作為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是班級各項工作與活動重要的組織者,其角色定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領路人,班主任應當切實成為高中生人生發展的導師。而只有班級管理工作的成功進行才能夠切實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生成績和綜合素養能力,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意義深遠。為此,高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策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而不是與其他教育工作相混淆,切實展現班級管理工作的特點,使得班級管理方式既能保證科學有效,又能具備良好的操作性。
一、及時轉變班級管理思維
以往傳統的管理思維主要以增強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方向,而在當前新時期教育教學體制不斷改革與優化的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也要隨之進行轉變。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重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表現,更要結合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角度進行了解和引導,這樣才能夠展現良好的管理效果,才能展現出一名合格班主任應有的特點,切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班級體的組成主要為班主任和學生,二者缺一不可,在班級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切實展現自身引導性的價值,為學生清晰展現自身主體地位,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名學生,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發展。在學生步入高三階段以后,往往需要面對較大的學業壓力和家庭壓力,這也就需要班主任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身心問題,并及時進行溝通交流,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
二、構建良好班級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是教育教學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體系,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幫助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更為高效的開展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在日常班級生活中,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察覺學生的變化和特點,并找到合適的時機開展教育引導,這樣既能順應學生的特點,又能夠實現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其次,班主任還要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思維,促使學生得以主動和班主任開展溝通交流,使學生及時了解班主任的想法,意識到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什么,進而加深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理解。在班主任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更要注重自身良好形象的維護,為接下來的班級管理工作奠定基礎,使學生在不斷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感知良好的班級氛圍,切實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三、優化高中班級管理系統
課堂是學生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秩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需要班主任強化這方面的管理力度。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和班級生活氛圍的營造十分重要,對于學生氛圍而言,班主任應當切實為學生構建以合作和競爭為基調的主體氛圍,以此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對于班級生活氛圍而言,班主任也同樣需要利用科學的方式構建和諧的生活氛圍,促使學生更好地產生歸屬感,調動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以此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班級規章制度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準則,在建立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當組織學生共同研究,學生認為不合理的地方也需要通過民主的方式進行調整。
四、增強家校溝通開展力度
在開展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同樣不能忽略學生家庭教育工作的價值,在加強對學生家庭溝通交流的同時,不斷探索更高質量的家庭教育資源,以此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體系,共同推進班級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高三時期作為學生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生自身思想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作為高中班主任,其應當切實加強對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借助微信群或者電話的方式,不斷思考與研究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利用這種方式及時、準確地將學校方面的有關政策傳遞給學生家長,促使學生家長更為有效地配合學校開展教育與監督工作,避免為自己的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而更應在注重成績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使得家長與班主任共同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有力推手。
簡要而言,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復雜且艱巨,在開展管理實踐工作中,需要積極處理各個方面的問題,而科學有效地舉措則可以使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提升。作為新時期的高中班主任,其應當做到對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將班級管理工作看作為一門藝術,不斷地進行摸索和研究,感悟班級管理工作的內涵,并逐漸取得更為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孫濤. 如何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教育[J]. 文淵(中學版),2019(4):32.
[2] 張友強. 論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效率的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