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麗
【摘要】客家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員,客家建筑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中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客家建筑文化可以加強幼兒了解、保護、傳承文化活動,客家建筑文化對幼兒性格形成和個體發展至關重要,教師要善于挖掘園本文化,收集、整理客家建筑文化,經過刪選、匯編文化課程,讓幼兒感受文化特點,激發幼兒情感,端正幼兒學習態度。只有幼兒了解了客家建筑文化,才能夠談得上喜歡和傳承。
【關鍵詞】客家建筑文化;幼兒園教育;策略研究
客家建筑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內容也十分豐富,可以算得上一種民族文化。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人生教育的開端,客家建筑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相融合可以從根本上加強幼兒的民族意識,促進我國的繁榮強大,激發了幼兒的自豪感。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可以讓幼兒很好地適應社會。教師在幼兒園教育中灌輸客家建筑文化豐富了教育資源,灌輸過程中要注意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
一、客家建筑文化在幼兒園中滲透的意義
幼兒教育融合客家建筑文化可以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難度也要適宜。教師要引導學生努力解決問題,對其進行因材施教。在教育過程當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體驗感,不斷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不斷提升幼兒的主人翁地位。迎合了素質教育,為幼兒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幼兒熟悉文化特色,可以引出學生學習更好的美德,這些文化也內化成了幼兒的個性特征。教師對客家建筑文化進行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幼兒時期是人類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育幼兒的時候要選取美好的、積極的教育內容,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二、客家建筑文化在幼兒園中滲透的策略
1.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
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指導性教育,讓幼兒多觀察、多欣賞。單一的教學活動會非常枯燥,幼兒年齡還小,是多動的、好奇心強的,愛好也十分廣泛,對周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生動有趣,教師提高了幼兒的教育質量,幼兒的素質也有所上升。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時候要明確教學目標,各個教學活動緊緊相扣。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運用繪畫等形式展示出對客家建筑文化內容的理解,讓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優秀,這樣也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多和孩子家長溝通交流,與幼兒多方面、多渠道感受客家建筑文化,教師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在幼兒園中可以懸掛客家風情的藝術品,營造文化氛圍,讓幼兒深受熏陶。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做游戲,把客家民謠、山歌編制成游戲,增加他們的身心健康。師生之間在下課打招呼可以運用客家方言,真正做到教育的情景化、生活化。
2.將活動內容與班級主題相整合
幼兒園要給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平和的心態。教師要隨時隨地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客家建筑文化的主題班會。班級主題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幼兒園要播下客家建筑文化種子,創建特色幼兒園。為客家建筑文化深深扎根在全園師幼心中奠定基礎。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優秀班級的先決條件,班級要有共同的目標,達成班級共識。教師要引導幼兒實現人生價值。客家建筑文化是一種獨特文化,幼兒要不忘客家本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保證教學質量,設置趣味性活動。教學活動要貼近鄉土氣息,做好上課準備。例如:教師要給幼兒講解代表性景觀,在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并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自己學到的知識。幼兒親身經歷才會記憶深刻,教師可以以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為輔助,把錄像、唱片弄成課件展示給幼兒,這種教學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客家建筑文化。教師可以叫幼兒唱山歌,帶領幼兒參觀客家英雄事跡。請爺爺奶奶或其他客家長輩為幼兒講述小時候的故事。
3.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客家建筑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好好備課,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構建新型園本課程,讓幼兒愛學,從而達到社會的要求,學校的目標。教師要不斷積極參與學校的培訓,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要與時代脫離,這樣才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記錄幼兒活動,積累教學經驗,也要不斷地反省自身的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提高自己教育水平。教師可以與同事之間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不斷進步,教師要不斷積累民族文化。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了解客家文字,看看文字的起源,學學文字的讀法,教學知識層層擴展,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識,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集體教學,也可以進行分小組教學。教師還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會為客家建筑文化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要不斷培養幼兒對客家建筑文化的學習興趣,開發幼兒的發散思維和創造力。客家建筑文化中蘊藏著許多智慧活力,教師要遵循幼兒的知識經驗,滲透情感教育,多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的想法,滿足學校人文教育的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教師要引導幼兒重視客家建筑文化資源,教師要辯證地開發和整合客家建筑文化,做到課程資源的最優化。幼兒近距離的接觸客家建筑文化瑰寶,拓展了幼兒的視野,領悟了許多知識,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幼兒時期非常關鍵,塑造了幼兒的人格。教師要充分認識幼兒的心理和成長,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為我國更好地發展打好基礎,有利于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凌曉霞. 微時代下客家文化與幼兒園課程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9):14.
[2]邱冬娘. 閩西客家童謠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價值與策略[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8):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