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容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的重點。只有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教學才能引導學生實現科學有效的學習。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核心素質是教學的基本標準。語文教學必須堅持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原則,引導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中職語文教師應將信息素養融入教學課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討了中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以期提高中職語文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為促進中職學校的全面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以往中職語文教學往往強調學生的成績和知識水平,但長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單純的知識教學不足以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面臨困難的挑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未來發展。語文素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過去,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育大多是膚淺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是以考試標準為依據的。學習語文只是只會學到更多的寫作技巧,自身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教育的目的也沒有真正實現。因此,現代教育迫切需要開展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中職語文教學,這也是現代教育學生的需要。
一、創新閱讀活動,培養語言能力
語言建構是指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是指學生能夠運用詞匯建構自己的語言,順利、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中,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使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建構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是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熟悉單詞的使用和排列,熟悉漢字的用法,理解單詞的意思,進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養。
例如,通過注釋閱讀和小組閱讀,使學生理解閱讀的意義。當前中職語文的教材文本種類繁多,但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小組閱讀彌補了這個問題。通過圍繞一個核心構建文章群,學生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形成系統的、規律的語言建構能力。例如,學習文章的主題是“母愛”。教師可以圍繞母愛建立小組閱讀,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和老舍的《我的母親》。通過民族閱讀,學生可以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通過不同的注釋,學生可以分層分析文本。在注釋的過程中,學生將對文章有一個新的理解,并學會在不同的層次上應用文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不斷積累更多的詞匯,學習更多的表達方式,從而激發學生語言建構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二、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
中職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育中要把握核心素養的標準,通過教學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問題導入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問題導入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可行的問題,讓學生用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學生會不斷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并推斷出許多可能的結果。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思考,根據文章的主要思想和主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可以進一步實現思維能力的提高。
比如,筆者在教學中,課前會先提出問題,對教學內容,采用問題導入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產生好奇,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就像,“作者起這樣的題目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他們用不同的標記對文章進行注釋,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在不斷的思考中尋找答案。問題導入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學習主動性,加深學生的思維能力。之后,我會讓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理解不一是很正確的。然后我會引導學生把不同學生的答案結合起來,逐一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可以共同探究問題,總結出可行的答案,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三、創新寫作教學,提高學生審美
寫作是學生學習漢語必須提高的能力。學習漢語應該應用于實踐。也就是說,寫作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表現。對學生來說,除了寫作能力,寫作活動還可以鍛煉審美能力。當學生寫作時,他們會下意識地探索他們的寫作是如何表達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的,會在寫作中細細品味。無論是描寫風景還是描寫人物,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都能感受到事物所蘊含的美和美的本質,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當我引導學生寫作時,我會讓他們模仿他們喜歡的文學作品。無論是《紅樓夢》的典雅婉約,還是《駱駝祥子》的樸實寫實,他們在寫作時,都可以參照這些文學名著,不斷提高自己對寫作風格的要求。在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會參考作者的寫作方法,通過長期的積累,學生會學到豐富的詞匯和多種寫作技巧,無論是敘事、倒敘、感嘆等寫作技巧,還是排比、隱喻等修辭手法。通過模仿,學生可以在將來的寫作中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謝艷麗.核心素養導向下中職語文情境化課堂構建分析[J].知識文庫,2021(09):77-78.
[2]夏明春.新課程標準下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1(06):56-58.
(海豐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5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