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銀杏
摘要:課堂是由各個教學環節組成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一種常見形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知識建構。縱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過程,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從問題出發,找出適應學生認知規律和數學學科特點的方法,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1]。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學生反饋;師生互動;要素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授內容,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傳遞、刺激學生,對學生行為的一種方法指導和語言引導,課堂提問也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師生互動形式。課堂提問有效地組織,可以極大的豐富課堂的精彩程度,能夠最大化地激活學生的潛能,能夠建立緊密的師生感情。課堂提問有效地融入課堂,運用多種形式,給學生適宜的提示與引導,可以讓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一、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無效課堂提問較多
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是為了課堂教學服務的,課堂提問要起到應有的功能,要達到課堂提問的目的,而當前的很多課堂提問,缺少目的性,沒有效率,很多都是無用功,甚至出現個別教師本地方言式的提問,這使得課堂提問失去了效果,學生的興趣反而會降低。
(二)課堂提問缺少啟發性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真正地重視課堂提問環節,對課堂提問的意義和作用模糊不清,事實上,課堂提問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讓每一次提問,都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2]。
(三)課堂提問難度過高
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課堂提問無法得到學生很好的回應,究其原因,是課堂提問的內容較難,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無法在知識掌握的范圍內回答教師的提問,使課堂提問失去意義,因此,這樣的課堂提問也是沒有效果的[3]。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要素
(一)課堂提問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 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則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思考,引發學生的啟發性思維,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融合和梳理,結合已有知識,形成自己的意見,運用一定的語言進行反饋,所以說,課堂提問應該是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聯系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拓展,重在激發起學生的持續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老師可以以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課堂教學,簡單而且簡短的問題,貼合生活實際,且與生活本身息息相關,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討論和思考,積極的幫助老師解答問題可以讓學生們獲得幫助他人的成就感,同時可以直接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開始新知識點的講授。
(二)課堂提問要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
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教師提問是沒有必要的,因此,課堂提問的知識范圍,必須是讓學生經過思考后,能夠回答的,這樣的課堂提問才有意義。事實證明,具有啟發性、引導性的問題,往往是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也是有效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時,教師給學生的問題,既要讓學生不能很快地回答出來,同時,也要讓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在其能力和知識建構范圍內,能夠回答上來。另外,在課堂提問時,還要給學生充分的回答時間。最好的課堂提問效果是,讓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時間,可以回答上來的,如果需要思考的時間較長,可以留作課后,當成學生的課外作業。因此,經過適當時間思考的課堂提問,才是有效的課堂提問。
(三)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的基礎不同,認知水平不同,掌握的知識結構不一致,使得教師的提問在學生中的反應也會不一致,因此,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一,課堂提問的涉及面應該是所有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回答提問。第二,課堂提問應該考慮到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讓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有所針對性,達到課堂提問的問題略難于學生認識水平。第三,課堂提問要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作為集體中的一員,每一位學生之間都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課堂提問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積極地、正面的教育影響,使課堂提問效果達到最大化。
(四)課堂提問要簡潔明了
課堂提問如果較為復雜,學生無法聽清楚,沒有把教師的課堂提問內容領會,課堂提問就會失去意義,也會大大降低課堂提問的效果。學生的回答可以有多種答案,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充分地激發,例如,在平時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運用好各種網絡媒介,通過學習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讓問題更簡潔。因此,課堂提問更明確,更簡潔,能夠讓學生避免很多干擾因素,最大化地服務于學生的認知。
(五)教師課堂提問的語言要有親和力
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的同時,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運用親和力的作用,掌握親和力的運用規律,讓學生喜歡學習,進而讓學生喜歡數學課程,也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親和力是一種無形的能力,能夠讓教育深入學生內心,最快速地提升教育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每一次課堂提問,都應該成為教師發揮親和力的力量,助力學科教學的重要追求目標。教師的親和力,來源于富有激情的教育夢想。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教育是知識、智慧和道德文明的再現。只有樹立了富有激情的教育理想,教師才可能以飽滿的熱情去探索教育真理,才能清晰正確地理解教育、學生、教學等行為的本質意義,否則就會把教育當做謀生的手段,滿足于機械地應付。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修養培養,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讓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凈化學生的心靈。愛需要正確的表達,愛也應該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的愛,才是有效的愛,如果教師付出很多,而學生卻感受不到教師的愛,那教師的愛就是空談。
三、總結
去除無效提問,讓課堂提問更有啟發性,讓課堂提問更簡潔明了,運用親和力的語言,創設問題情境,課堂提問的效果才能夠真正發揮出來。從當前課堂提問的問題出發,找出問題的根源,提出策略,相信,只有讓教師轉變理念,真正認識到課堂提問對課堂教學的重要影響,充分意識到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課堂提問才能夠真正成為課堂中高效的一環。
參考文獻
[1]張曉琦.淺談小學數學對話課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7(12):13+15.
[2]沈銀花.著眼數學能力 讓問更有效[J].校園數學,2017(26):164.
[3]嚴愛平.有效提問:數學課堂有效生成的紐帶——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小學教學研究,2017(04):78-80.
(鶴山市沙坪街道中東西小學小學 ?廣東 ?鶴山 ?52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