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長明
[摘 要]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強閱讀積累與寫作融合的主要途徑,關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對此,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讀寫結合點,豐富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傳授讀寫結合學習方法,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課堂教學延伸,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兼顧知識信息的輸入與輸出,加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閱讀積累;核心素養;讀寫融合
讀寫融合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實質就是指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這兩者之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通常將其分開來進行教學,單獨進行設計,無法收獲好的效果。想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必須將這兩者結合起來。
一、讀寫融合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養成各種習慣、培養各種能力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要強調語文素養的培養,為達到這一目的,就要重視讀寫結合。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是十分關鍵的構成要素,通過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語言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需要融入到內容中,從文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并且正確地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在寫作方面,也需要小學生學會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而這一切要以小學生的日常積累為基礎,只有充足的詞句素材,才能確保寫作更加通順,更加準確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寫出好的作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將這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閱讀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促進他們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有了閱讀方面的積累,學生在寫作時才可以更加順利,將自己積累到的素材合理地應用到寫作中,提高語言應用水平。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的結合和補充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教學效果。
二、促進讀寫融合的對策
語文教學中的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其中,讀處于理解的層面,寫則處于表達的層面。兩者之間不僅互為因果,而且相互成就,具有密切的聯系。其中,讀是寫的重要基礎,而寫則是讀的一種必然發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如何注重讀和寫的有效結合,并且以讀強調寫,以寫來升華讀是十分關鍵的。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對于很多事物都存在較強的探究興趣。當他們對學習的內容感到好奇時,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促進他們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此一來,他們將會更加認真地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讀寫融合策略可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來開展。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充滿著很多的想象元素。其中小女孩的身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牽動著小學生的心。但是,在文章結尾作者卻留下了一個懸念:小女孩睡著了。可這么冷的天里,她睡得著嗎?她醒了之后,又會去哪里呢?在這里,作者設置了空白,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學到這里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自主學習和續寫的環節,讓小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接下來小女孩又會遇到哪些神奇的事,讓他們動筆去寫后續的故事內容。小學生對此有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要給小女孩一個好的結局。在這種小練筆的過程中,不管他們到底寫得怎么樣,教師都要肯定他們,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達到促進讀寫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通過文章內容來挖掘情感
讀寫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讀的方面,小學生通常都會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文章,從中得到更多的感悟。之后,將其應用在寫作中。一般來說,在講解文章的時候,教師會強調對文章詞句、感情以及結構等方面的講解,幫助小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這些內容。除此之外,讓他們積累其中的素材,如優美的詞句、情感的表達方式等,用筆來記錄下來并且應用在寫作中。
例如,在《麻雀》教學中,教師在不做全面分析和講解的前提下,先讓小學生自己去閱讀,然后自己試著去分析、去感受、去體會,從中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體會作者對母愛的歌頌和贊揚。等到他們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請幾名同學說說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體驗、感受和收獲,并且及時給予肯定。隨后教師再從每個段落下手,幫助學生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并且進一步分析文章結構,了解作者的構思。等到講解完,再讓學生自主閱讀,深入理解。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小練筆作業,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寫作形式嘗試著為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確保語句通順,并且融入自己對小動物的感情。
(三)通過改寫提升讀寫能力
改寫是寫作中常見的內容。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而且會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文章的內容并不是都具有“喜劇”色彩的,有些甚至還比較悲傷。對于這樣的內容,小學生可能不太喜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他們積極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文章內容進行改寫或者是擴寫。為了能寫好,小學生通常會再次去全面地閱讀原文,了解其中的人物關系、故事情節等,以便能夠找準自己改寫、擴寫的著手點,確保寫出好的故事。而這個環節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可以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這篇課文時,針對其中西蒙孩子離開親身父母的事情,很多小學生可能無法接受。此時,教師可以讓他們自己嘗試著重新去編寫這一故事,改變故事的情節,讓西蒙活著,有更好的生活,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這種創新式的改寫通常充滿著趣味性,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學會模仿
模仿是學習寫作時常用的手段,也是提升作文水平的必經階段。只有積極地去模仿一些文章的寫作方法、結構、布局及表達方式,學生才能逐漸掌握寫作的技巧,從而將這些內容適當地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使自己的作文更加飽滿。一些小學生雖然喜歡去積累一些寫作素材,如優美的詞句等,但是到自己動手寫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其實,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還是因為日常寫得太少,經驗不足。為此,教師要引領學生積極模仿,不斷強化寫作技巧。
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了很多知名作家的文章之后,小學生也會了解到作者在描寫人物、動物或者在敘事等方面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在閱讀學習完畢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適當地模仿這些文章,自己嘗試著換一種事物或者是換一個人來寫,以此來強化這些技巧。這樣一來,能夠促進讀寫結合,并且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況且模仿是在良好閱讀的基礎上開展的,這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而言之,“讀”和“寫”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在閱讀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求小學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文章結構,掌握到相關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要求他們會靈活地將其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從而將“讀”和“寫”有效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對閱讀的學習有利,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白文元.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J].學周刊,2020,(03).
[2]劉愛君.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
[3]饒學娥.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強化閱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析[J].亞太教育,2019,(11).
[4]周琪雯.如何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有機結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
[5]紀國祥.讀出新意,寫出樂趣——談小學語文的讀寫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