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婉章
【摘要】近年來,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教育部設置了符合學生特點的課程改革標準,教育部對于數學課堂的構建也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小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課程的節奏,改進以前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把知識結合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品質;傳統活動;生活問題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和數學都是很重要的學科,語文我們從小學習,而且語文是以母語為基礎編寫的。但是數學不一樣了,數學是一門非常典型的理性學科,要想學好數學,我們必須要具有理性思維。很多學生也說過,數學是非常困難的科目,雖然小學數學比較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也是存在著一定困難的,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數學是他們的弱勢科目,所以我們要想教好他們數學,就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鉆研, 挖掘出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一開始接觸數學時,就喜歡上數學,我們要創建一個高質量,富有趣味性的數學課堂,讓小學生感覺數學課堂是有意思的,這樣能夠激發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內涵是指,學生能夠提高對基礎數學知識的認知效果,同時可以發展自身的綜合素養。那么如何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策略進行優化,才能夠逐步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呢?
一、營造創新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創新的環境,自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新課改正在著力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新課改如今從學生被動學變成學生主動學,這種改變也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把教師的想法強加給學生。小學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環境,要開展有趣的數學課堂,讓課堂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包容和接納學生的各種想法,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而不是死氣沉沉、呆板的課堂。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充分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力,讓學生自由地參與回答,自主參與討論,這樣才能夠充分增強,學生自主回答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營造一個創新的課堂氛圍。
不要刻意限制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和想象,不要把學生的天馬行空思維和想象封鎖住,不要刻意讓學生只跟著教師去想,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被動的等著教師的答案。另外,還要讓學生多嘗試,有了新的思路就要做出來,就要用到生活中來。在課程中安排一些豐富學生想象力的活動,這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非常大的作用。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有自己的情感,就要進一步去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描繪出來,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次,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想象去創新。不管創新的結果好與否,都要去引導學生去想象。對學生創新的結果要給予評價,但是也不要過度的批評學生,要注意鼓勵學生,不要打擊學生。但是也要告訴學生,想象也不是隨便想想,不是喪失理智的胡思亂想,要有一定的依據和規律。
二、優化傳統活動
從社會對人才提出團隊協作的能力要求之后,教師就將合作學習活動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之中,成為數學知識講解中的傳統教學活動。但是,在實際應用合作活動促進數學知識的教學中,出現部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究其根本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況,進行組員的合理安排造成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知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實況,進行組員的優化分配。
例如,在《圓》這節課中,教師先根據平時的課堂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反饋,將學生按照對《圓》中所蘊含知識的掌握程度,把他們劃分成不同的等級。隨后,教師按照同組學生不同性質、不同組別相似性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對圓的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也有對圓知識掌握程度一般和落后的學生。緊接著,教師讓小組當中對圓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對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和輔助,促進學生在相互幫助中,逐步提高對圓的表面積的認知,促進高質量數學課堂的生成。
可見,傳統教學活動的優化,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之中,展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價值,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提出生活問題
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系統數學知識的最初起源是生活,學生進行數學學數學習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向學生提出生活化的習題,讓學生在解題中,逐步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形成生活化的數學意識,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工程問題》這節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小紅和小莉兩個人要清理班級當中的垃圾,小紅單獨進行清理了20分鐘,完成了垃圾清理的三分之一,這時小莉參與進來,與小紅一起工作,兩人一起工作十分鐘后,所有的垃圾被清理干凈,那么如果由小莉單獨來進行垃圾清理,需要多長時間呢?”“某家超市售賣一種計算器,每個計算器的價格是48元,后來,計算器的進價降低了4%,但是售價沒有改變,使得超市銷售這種計算器的利潤上升了5%,那么這種計算器原本的進價是多少?”等生活化的習題,教師讓學生利用方程的相關知識,完成上述問題的解答,促進學生認知“工程問題”的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相關性,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顯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問題的解答,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生活化的數學意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從而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課后總結與反思
首先,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觀察各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的狀態,收集到他們相關的學習信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來檢查一下他們的學習效果,通過隨機減量,可以了解到學生學得怎么樣,看看他們有沒有學會。可以通過每天的課后作業,看看他們有沒有消化吸收上課所學的知識,看看他們只是在上課時聽懂了,還是聽懂又會做題了,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課下對這兩者的情況整理分析,把學生不會的,你去上節課的重難點,在下節課上課前再著重提一下,給學生講解一下他們錯的多的題目。并以此為依據明確階段性檢測的出題類型的方向,這樣才能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切實的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在課下要不斷進行教研組內部的討論和交流,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教學方法要隨著教學內容的改變而改變,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數學的教學方法是創建高質量數學課堂的關鍵。尤其是面對理解能力尚且不足的小學生,如何將知識轉化他們可以聽懂的語言,怎樣把這些知識灌輸到他們的頭腦中去,教師和他們說的知識,他們理解了多少,教師在課下都要詢問學生,掌握他們實際的聽課情況,針對性的改進自己的不足,創設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聽懂,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創設優質的數學課堂。
總而言之,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并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繼續分析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結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實況,以及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創新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并應用在實踐教學中,促進教學經驗的積累,從而構建完整開展數學知識教學的體系,逐步形成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國昌.淺析小學數學的實踐性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13.
[2]黃麗清.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77.
[3]鄧君.如何創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J].南北橋,2015(3):140.
責任編輯? 湯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