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歡球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素養的提升,已成為當今教學的重點。不僅班主任要重視德育,各學科教師也要注重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在展開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將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讓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小學教師的視角下,本文探討了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和心理健康知識的策略,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引言
當今,社會越來越需要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數學科的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思維等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進行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效手段。這就要求小學教師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培養學生能力,還要注重其道德觀念、心理素質等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知識,提升個人素養。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的道德和心理建設,使其個性化發展受到了影響。為了達到新課改的德育、心理素養教育等多項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德育理念的滲透、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從而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
一、深挖教材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本身需要依賴于學生的理性思維,在教材內容上,對于人文性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所以,教師要重視從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在學好數學的同時,提升其道德素養。另外,數學教師應該具備心理、育人等教育技能,從而有效拓寬教師的教育視野、更加高效的達成教學目標,使其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基于此,才能夠將德育與心理知識更好地融入其中,加快德育理念的滲透效率。
以人教版六年級數學知識進行為例:在講解《數與代數》的備課階段,教師要將“數”的種類,進行細致的劃分,將其跟之前所教授的相關內容產生關聯,再結合德育教育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發散思維的同時,保持認真好學的求學態度,從而形成完整的教學方案。在該方案的德育滲透上,可以將運動員訓練視頻,先讓學生通過運動員的認真求學、努力拼搏等態度,感染學生的思想,然后再進行知識的融入,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二、端正自身言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小學,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比較聽從教師的話,且在潛意識里,會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用積極向上、熱情的態度為學生授課,使學生在上課時,用積極的態度,良好的行為舉止認真聽課。古代圣賢孔子所言:“只有統治者端正自身的品行,百姓無需號令,也會自覺遵守規定;如若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詔令頒布,百姓也不會聽從。”因此,教師要端正自身品行,從而學生能模仿教師良好的行為,使學生端正品行,提升道德素養與心理素質。
例如,教學開始時,數學教師與學生相互問好,使學生養成文明有禮的習慣;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時,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使學生形成謙遜好學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要對學生不認真的態度,進行嚴厲地批評,從而使學生養成認真的學習態度;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告訴學生困難不可怕,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堅持下去,使學生自身的心理素養得以改善。通過這些細節,使學生潛意識里學習教師的一言一行,并對自身的言行舉止嚴格要求,推動自身道德品質提升。
三、創設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學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且作用重大。所以,教師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實際生活,設置教學情境,將兩者有機地融合,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也要滲透道德和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通過情境中一些突發的情況,增強學生自主解決的能力,強化自身心理素養。
例如,在講解《貨幣》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了解商店中各種文具的價格,然后在班級內,開辦“文具店”,專門制作班級貨幣,讓學生購買文具用品。教師在學生進行采購,為學生列出文具名單,讓學生計算所需數額,這使學生在購買商品時,也學好了數學知識。此外,在學生買東西的時候,某一學生不小心將東西散落一地,但在其他的學生幫助下,將東西擺放整齊,打翻東西的學生對其他學生說謝謝,教師要對學生們進行表揚,使學生既懂得要樂于助人,也要心懷感恩之心。通過這樣的情境,學生不僅能夠學好數學知識,教師也將德育和心理知識滲透到教學情境中,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四、營造和諧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學要做到以生為本。教師進行教學時,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營造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展開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多鼓勵學生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表彰,從而使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積極地投身到學習中。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教師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時,學生也會回饋教師積極的學習狀態,自覺遵守課堂秩序。
相反,如果教師用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生會回饋相同的態度給教師,且學生會做出一些干擾正常的教學的舉動。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多鼓勵、關心學生,對學生懷揣期望,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身的關愛,從而使他們熱愛數學學習,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此外,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學生制定計劃,在學生進步時,通過一些實質性小獎、小獎品,來使學生對自己的進步產生自豪感,恢復學生的學習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這也使得那些成績較低的學生自信增加,心理素質也提升。
結論: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心理知識要想更好地融合,就需要教師深挖教材內容,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營造和諧友好地班級氛圍,才能將三者有機地融合,使學生在學好數學知識,數學成績進步的同時,自身的道德以及心理素養水平到達新高度,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新人。
參考文獻
[1]李新玲.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C].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六).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157-159.
[2]任學軍,王彩霞.讓德育之花在課堂綻放——探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20(3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