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洪霞
【摘? 要】為了貫徹《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育人為本”的要求,各中小學開設了以“故事教育”為主的特色課程。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開展系統、有目的的各種故事教育活動,有利于小學生道德體系的形成和道德認知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探索德育的新途徑、新模式。通過“故事教育”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以愉悅的心態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關鍵詞】故事教育;課程開發;實施辦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063-02
【Abstract】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 oriented" put forward in the outline of national education medium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pl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set up characteristic courses with "story education" as the main part. According to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systematic and purposeful story education activi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oral cognition level, and further explore new ways and new models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of "story education", the students can learn in a happy attitude in game activities,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ultivate their cooperative inquiry ability and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Keywords】St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methods
一、“故事教育”課程開發的意義
多年來,為了探索學校的課程開發特色,經過問卷調查、實踐探索,學校形成了以“故事教育”為例的課程研發。學校將故事教育明確德育特色主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為了營造特殊的故事文化氛圍,實現學校環境文化的教育功能,學校可以以故事教育為主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如校園內可設置文化墻、故事墻畫等;在走廊的每一層掛上蘊含大道理的故事包括成語故事、名人故事、德育故事、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故事等;每間教室設置讀書角,校報設置故事專欄等;學校廣播電臺開設“講故事”專欄,開展“故事競技場”“故事點播”等活動,使校園廣播能更好地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發揮作用。這一系列措施都可以使學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堵墻都能起到良好的育人功能,師生一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進一步強化故事教育課程開發的重要主題教育意義。
二、“故事教育”課程的開發途徑
(一)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奠定故事特色文化基礎
校本課程是根據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置的課程,校本課程的實施是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校本課程開發應立足學校實際,圍繞學校特點,挖掘學校教育資源,構建學校課程體系,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個性化教育。
如廣州市某小學近年來對“小故事大真相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學校以故事教育為載體,廣泛組織開展特色創作活動。開發了一套校本教材《小故事大真相》,分為高、中、低年級三卷,約20萬字。每個年級設置了十大教育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有一些發人深省、鮮活經久的故事,再加上“大道理”的妙語,讓學生從小故事中學到大智慧。在完成一個主題后,根據要求對學生進行精心設計,以提高學生在閱讀故事時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開展故事特色活動,彰顯故事特色文化品牌
1.舉辦各種讀書評比活動
為了培養孩子們熱愛讀書的良好習慣,學校征求學生的意見,學校應采取各種措施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開發學生們感興趣的故事內容并按照規劃開發相關的課程內容。例如,可舉辦“好書伴隨你我成長”“暑寒假讀好書”“校園讀書日”“班級讀故事會”等具體活動。這項活動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并書寫讀后感。在活動中通過比賽可評選出“書香班”“書香少年”等,另外,根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故事創作或續編比賽。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道理,提高讀寫能力,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在故事中快樂成長。
2.開展故事講演比賽
故事演講比賽也是學校打造故事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它為學生展示能力搭建了平臺。活動可以要求師生和家長一起參加,在宣傳學校特色的同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學生在比賽中表演的故事可以是童話、民間故事、教科書中的寓言,也可以是他們在課外讀過的童話、民間故事或寓言。比賽可以選拔優秀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通過故事演講比賽,提高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和表演能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感受故事的真、善、美。
三、“故事教育”課程的資源建設
學校充分利用豐富課余資源,推動故事特色文化發展。充分利用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每學期要求各年級學生閱讀一本故事書,每個學生都要設置一本“讀本”記錄自己的日常閱讀,并舉辦一次故事閱讀知識競賽。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建立家庭小書柜,存放書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德育是學校的首要工作。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決定著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前景。利用故事教育進行德育是學校德育的最佳途徑之一。學校要充分發揮故事教育的作用,必須營造故事特色文化氛圍,我們深知,故事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學校要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平臺,多播精彩故事。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同時,加大科研力度,開發故事特色校本課程,利用豐富的課外資源,組織豐富多彩的故事特色活動,以故事特色解決經費保障和師資培養問題。
四、“故事教育”課程開發的實施策略
(一)全員參與策略
學校倡議全員都應參與到特色課程培訓中,為形成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整體力量,學校要求全員參與課程培訓。領導干部應主動參與實施“故事教育”的調研培訓,形成課改的主導力量;教師要參與“故事教育”課堂模式培訓,形成教學骨干;學生應參加“故事教育”的基礎知識培訓,形成學習的體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故事教育”特色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并形成了家校合作的支持力量。為提高“故事教育”特色課程建設和實施的要求,我校還實行了全員參與式課程學習。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包括如何深化故事教育的意義及內涵,如何提高引導學生收集故事的能力等,我們采用專家、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研究學習。在活動過程中資源共享,提高活動效率。
(二)制定相關制度的保障策略
“故事教育”特色課程開發前,學校應成立領導小組,制定相關的校園制度。保證課程的有序開展,學校應在每學期開學前策劃特色課程,學校組織全體成員開展課程,每年級實施“同一主題”,共同制訂活動計劃,實現了“四個一”活動策略,每月以學年為單位進行“一次主題”,確保課程開發的實效性,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確保課程按時、順利開課,每天班主任對學生“一次評價”,課后,學生對家長進行“一次展示”活動。實施一段時間后要對特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把其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五、結語
總之,學校開展的“故事教育”,是源于學生的直接經驗, 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出發,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設置。學校有效地把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優化起來,有利于學校的創新發展,有利于學生走近本地化的學習,讓教育活動豐盈起來。
參考文獻:
[1]倪蕾.基于節氣活動探討小學語文特色課程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22).
[2]戴璐.立足小學信息技術,構建特色校本課程[J].魅力中國,2020(40).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