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軍
摘 要:隨著信息化的普及,計算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計算機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在當今的大背景下,計算機逐漸被人們關注,教育工作者開始思考適應于社會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高中階段,是學生智力發育發展的高峰期,學生大腦發育完全,易于理解吸收新領域的知識。文章以高中計算機教學模式為核心,以“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有效運用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性”為著眼點,進行高中計算機有效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策略思考,旨在通過文章的介紹不斷提升高中計算機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計算機;有效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
一、 引言
科技的發展必然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社會的進步促使科技的發展,科技與社會互相造就計算機使用的頻率在不斷地增加、使用的范圍在不斷地擴展,如自動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加強了計算機與生活的聯系。因此,教育界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度日益增加,高中計算機的教學迎來歷史性的變革,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基礎上,融入衍生的互動式教學模式,解決目前高中計算機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旨在提高高中計算機課堂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全能型的計算機人才,從而填補計算機領域的人才缺口。
二、 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有效運用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一)維持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興趣
計算機,作為一門新學科,出現在高中課堂中,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可以維持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互動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對象,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身融入課堂,進而達到維持學生對新知的興趣。學生因興趣而積極參與課堂,保證了課堂的活躍度,學生思維的活躍有助于知識的吸收與掌握。在高中計算機課堂中有效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二)保證學生個體的獨立探索
個體構成整體,并非是局限于整體,仍要保留個體的獨立性。為此,在高中課堂教學中也要強調學生的獨立性。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認識計算機、學習知識、掌握上機操作,仍要為學生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索計算機的功能或操作。教師進行授課時,易將學生限制在自己的思維方式中,致使學生喪失自主探索的能力。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能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在求知的過程中,保留著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索的能力,學生在融入課堂教學的同時,也留有自己的思想。計算機領域的知識廣泛,憑借教師的一己之力,難以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因此,在學習高中計算機時,要保證學生個體的獨立探索精神與能力。
三、 高中計算機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主導課堂
目前,高中計算機課堂的核心是教師,課堂完全由教師掌握,注重知識的講授,忽略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教師主導課堂便于教師對教學進度的安排和學生學習的管理,但是計算機教學,是一個相對特殊,更注重上機操作,單純依靠教師的知識點講解,學生不易理解,并且也難以融入課堂中。教師在課堂過度的講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高中生的學習緊張,耗費學生大量的精力,如果計算機課堂仍是一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思維麻木,任由教師灌輸,而大腦內部并未進行處理,45分鐘,費時費力,學生也沒有學得知識。
(二)高中生學習計算機的態度敷衍
計算機引入高中課程的目的是補充學生的知識領域,防止學生與社會的發展脫軌。計算機既不作為主科,也不進行考試,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態度敷衍,課堂聽講不認真。而且,在進行計算機實踐操作時,部分學生會在教師進行授課時,利用“主機控制”的漏洞,進行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例如游戲、娛樂視頻等。一旦出現這種學生,就會帶動周邊的學生一起,影響了課堂秩序,甚至有的學生連課堂作業都沒有完成。學生的這些行為與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初衷背道而馳。
四、 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有效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策略思考
教育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其間會出現各種情況。面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時,要冷靜分析問題,提出恰當的解決方法。針對高中計算機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可以將其進行總結或概括,即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欠缺交流,缺少互動。基于這種情況,互動式教學模式被引入高中計算機的教學課堂,輔助教師完成課堂與課下的一體化,理論與實踐操作緊密聯系,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頻率也隨之增加。
(一)布置課前作業以便與課堂有效互動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互動”,有效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計算機課堂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效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要發言人,掌握課堂的主動權,學生只是負責認真聽講;而且學生沒有充足的課前準備,教師在授課時,學生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都用來寫筆記,沒有多余的時間吸收教師講述的知識。以上兩方面共同作用,致使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減少。教師適當為學生布置課前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在講解知識的時候,學生可以迅速做出回應,與教師進行知識的交流。
在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時,知識量龐大,而且內容干枯,大多數都是固定的知識,教師在講述的時候速度也會比較快。教師在講述這方面的知識時,可以在上課的前一天為學生布置一些相關的填空題,使學生進行被動的預習。學生通過翻閱教材,尋找填空題的答案,大腦可以留有瞬時記憶。等到第二天教師進行授課時,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說出自己的疑惑點,教師為學生解答,營造了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布置課前作業有利于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互動,可以提高高中計算機的教學質量。
(二)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想法
教學的成功關鍵在于問題的產生,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課堂上學生沒有提出問題,并非代表學生真正掌握了,而是學生在思考教師的話,對于新的知識點,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相反,如果學生提出問題,則代表學生正在吸收教師講述的知識點,并且在吸收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所以,只有當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與想法,才是成功的教學。以此為依據,教育部門提倡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想法。計算機的知識是一成不變的,但在制作某些文件時,不同的思維和想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