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晨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優良的體育品德,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將立足體育核心素養,對小學生體育品德培養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對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體育品德;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7-0023-02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Pupils' Sports Mor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Core Quality
XIAO Chen ?(Sanm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but more importantly,to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physical qualit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meet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Based on this,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ports morality hopes to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ore literacy;Physical ethics;Training strategy
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文化上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在身體素質方面通過鍛煉不斷得到增強,在生活和道德品質方面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得到有效培養,本文將重點分析在體育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品德,使得學生不僅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同時也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使自身朝著符合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方向發展。
1.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1)注重自身道德修養
師者,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注重從自身道德修養角度加強提升,教師個人的儀表、情感、教態都將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它對整個體育課堂氛圍的形成以及整個活動的開展都有著巨大的感染力,所以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的感化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通過學習、培訓、反省等方式提高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成長,比如遇到學生心情憂郁時,就要及時了解學生是否遇到什么困難,并在徹底了解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幫助和建議。比如面對犯錯的學生,要堅持循循善誘,正面教育,教師通過人性化的教育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打從心底對教師的教育心悅誠服。
(2)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設計多種教學方法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其具備更強的創新創造能力。所以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不僅是要靈活變化常用教學方法,還要積極學習新穎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多可能性的教學環境,以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
示范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教師通過演示將課本上的動作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對動作要領的掌握更加深刻,同時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明顯的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個人優良品德的形成具有一定積極促進作用。比如教師在立定跳遠的教學活動中,男教師比女教師的彈跳力要好很多,此時教師身教的作用就能夠得到最好的體現,所以如果教師個人道德品質有問題,不僅無法在學生面前形成教師的威嚴,而且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對學生價值觀、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培養帶來障礙。所以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的,首先要從自身角度出發,做好自身的事情再去要求學生,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做使得教育這件事更具說服力與權威性,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逐漸認識到何種道德品質才是正確的,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從而使得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經常會通過競爭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學生在競爭中不斷養成競爭意識,對學生以后面對社會競爭也是有一定價值的,因為在社會活動中,競爭一直是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方式,各種體育運動項目都離不開競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安排體育比賽項目,加強學生承受能力,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拼、勇博、敢闖的體育精神。比如在長跑訓練中,教師要讓學生記住在保持競爭精神的基礎上,還要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性,所有學生在聽到“各就各位-預備-跑”之后才能出發,如果搶跑則會使得比賽失去公平性,而且在比賽過程中要在自己的跑道中運動,否則都將使得競爭失去本身的意義,這些都需要體育教師一點點的傳授給學生,使得他們逐漸養成正確的體育品德。
2.注重體育教學中的訓練
(1)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
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是體育品德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逐漸養成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在各種體育項目中,每個成員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才能更好的與伙伴相互協作完成體育項目,所以學生需要學習如何更好的與其他同學建立好團結合作的寫作關系,并在體育鍛煉中逐漸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養成必要的集體精神。
比如在“穿針引線”的游戲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兩人一組,兩位同學通過合作完成游戲內容,在協作過程中,有些同學配合得很好,而有些同學則出現相互埋怨的問題,所以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首先讓獲勝的同學分享自己快速完成“穿針引線”的技巧,沒有完成或速度慢的同學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有些同學很快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們本來是想著兩人的“穿針引線”可以同步進行,實際上這根本不現實,針孔太小,一旦自己的搭檔出現晃動就很難將線穿到針孔中,所以學生必須先配合搭檔完成一個針孔穿線,再進行下一個針孔穿線,如此一來才能更快的完成穿針引線。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反思個體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到合作才能共贏,注重集體利益,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
在體育活動中,不僅要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同時還要注重讓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通過不斷的互動、跟進、探討、統一,使得學生深刻理解與認識到在活動中只要一位學生步調不一致,就會導致整個集體的努力付之一炬,因此需要每位學生感受到自身的責任與重要性,不斷增強學生凝聚力,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
社會道德是學生品德養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擁有良好的社會道德是基于做人基本的原則,也是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基本保障,所以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社會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活動加強學生社會道德品質的培養,比如通過“哨兵”、“我是木頭人”等游戲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因為有些學生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這對正常文化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是不利的,而教師可以通過類似的活動強化學生對規則的認識,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規則。在不同的環境下,要遵守相應的秩序規則,在社會中要具備社會公德,確保學生了解什么事情不該做,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這一目的。通過制定游戲規則,可以引導學生在秩序范圍內正當競爭,逐漸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意識,這也能體現體育教育的內涵。
社會道德涉及的內容很廣泛,最基本的特點是自覺和自律。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道德自覺性,對學生不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要予以糾正,并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行為是否妥當,防止學生的行為向著不良方向蔓延、發展。比如有著同學在接力賽中還沒有等到前面同學交出棒子時就沖出跑道,此時教師就要適時停下活動,問問學生這種行為的不當之處,讓學生明白遵守基本規則的重要性,在賽場上每個人都沒有特權,都需要遵守規則,否則將會受到譴責甚至是退賽,就像是汽車在馬路上行駛,它們如果不是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行駛,那么很有可能會對自身以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這就是社會道德品質所強調的自覺與自律性的重要性。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誠信,無論是在與對手的交鋒中還是與同伴的訓練中,都應當保持最基本的誠信原則,不做違規違紀的事情,保證體育比賽或游戲的公平正義,比如在某項比賽中發現自己的同伴有“投機取巧”的行為贏得勝利,應該將這種情況向老師或裁判說清楚,一方面保證體育活動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是社會道德良性發展的保障。
(3)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競爭無處不在,如果學生缺乏競爭意識,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所以教師需要通過恰當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具備基本的生存技能;同時在競爭項目訓練中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的意志,使其能夠不斷提高自身抗壓性。例如在“搶凳子”游戲中,凳子總是比學生少,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搶到凳子,不僅鍛煉自身靈活性,也逐漸養成競爭意識,因為在此過程中,如果你不與其他同學競爭,你就將沒有凳子可做,也就成為游戲的輸家,可能還得受到一定的懲罰,比如唱歌、跳舞等,在這種措施的刺激下,學生的斗志被激發出來,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將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得到不斷加強。當然,活動中總會有贏有輸,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贏了不可驕傲,因為驕兵必敗忘戰必亡,輸了也不要氣餒,一次輸贏并不能代表什么,關鍵是要在失敗中不斷頑強起來,不斷強化自身心理素質,積極樂觀的面對失敗,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榮辱不驚。
(4)培養學生體育品格
體育品格是體育品德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體育教育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品格是促進學生體育品德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小學體育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在體育活動中注重采取合理的培養方法促進學生體育品格的形成。首先是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品格,在課堂上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比如“請”、“謝謝”、“麻煩您了”等,營造一種講文明、講禮貌的體育之風,在活動如果如與其他同學發生口角或摩擦要冷靜處理,做一個文明文應該做的事情;其次是要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之間,都應該相互尊重,比如在訓練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自身訓練的事情,還要為其他人留足空間和時間,由于訓練器材有限,不能出現一個人霸占訓練器材,而別人只能干等的現象;最后強調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勇敢頑強的體育品格,無論是遇到何種難度的問題,都應該嘗試尋求解決途徑和方案,而不是簡單的放棄就可以,比如在800米的體育測試中,明知道自己已經是最后一名了,也要堅持跑完全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彰顯體育人的頑強拼搏。對于以上所提到的幾點體育品格,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設計科學的教學流程,以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養成良好的體育品格。
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的關注點,無論處于哪個階段的教育教學,都應當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在掌握基本文化知識的基礎上習得更多技能。而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注重體育品德的培養,使得學生具備基本的體育精神,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晶.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J].文理導航(下旬),2020(09):81-82.
[2]陳輝.核心素養語境下體育品德素養目標的設計與落實[J].體育教學,2020,40(07):14-15.
[3]蔣翠娥.湘西州城區小學生體育行為習慣培養策略[J].運動精品,2019(10).
[4]姚偉平.提高運動技能是培養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關鍵[J].當代體育科技,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