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學課程是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學科,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科學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化發展奠定基礎。因而,農村科學教師要深刻契合素質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教學目標,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在課堂中融入創新元素,實現學生知識水平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雙向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目標教學;農村;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又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轉化。新課程改革注重“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因而,為更好的開展創新教育工作,農村科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找出課程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制約因素,積極改善教學模式,采用趣味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效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一、目標教學對農村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必要性
首先,目標教學有助于學生獨立自主發展,以往小學科學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秉承以學生作為學習中心的模式進行教學,但尚未達到新課程標準的需求,教學模式較為程序化、模式化,對學生積極性的培育和思維的發散造成了極大阻礙。通過在課堂中融入創新元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和探索,不必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教學內容生搬硬套,而是采用新的視野角度,用新的觀點和概念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科學探究,無形中促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為其今后的獨立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以目標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學習方式,并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最后,在目標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地位逐漸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單一片面的學習模式轉化為多元相互融合的學習模式,從學習相關知識轉化為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逐步形成其核心能力,為其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目標教學對農村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策略
1.問題驅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發展學習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問題驅動是一種基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手段,通過創新性趣味性的問題設計激發學生思考分析的激情,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無形中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形成。因而,小學科學教師積極應用問題驅動教學,在教學中設置創新性問題,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和引導探索問題答案,讓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探究,進而有效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目標。例如在大象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人類祖先的足跡”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課程內容進行提問:“人類的祖先來自何處?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又是怎樣獲得食物的呢?”問題提出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討論,或者查閱資料尋找答案,這時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且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身存在的疑問,并向教師請教,或和同學討論分析解決,如此一來,學生的探究性、參與性將會大大提升,無形中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2.任務式教學,賦予學生創造的空間
任務式教學同樣是創新教育的主要手段,能夠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通過展示一些自己制作的科技小發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向他們講清基本的制作原理,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自主或合作拆裝這些小發明,讓他們感受動手的樂趣,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待學生完成后,教師再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堂任務,如讓學生當堂改進自己的科技小制作,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延伸和創新,讓其具備更多的功能,或者直接鼓勵學生自行制作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小發明,等學生完成后,教師再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評價,就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指出發明的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這一過程融合了多個領域,從多角度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天賦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多媒體技術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大教學課堂應用最多的教學技術之一,該技術的應用,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化,多元化,學生受到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吸引,其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將會顯著增強,并借助于多媒體豐富多彩的內容展示,發揮其想象力,激發其創造性天賦。因而,科學教師要積極運用這一手段,多元化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其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鑰匙,構建出充滿時代感知力的現代化科學課堂。
4.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對于加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育學生的探究力和創新能力有著重大意義,該模式不僅能夠構建出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全面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全面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綠色社會調查”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分為數個小組,讓學生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附近村、鎮的能源使用情況,這一方式具備較強的探究性,其創造性思維也在小組探究中自然形成。
三、總結
小學是學生創新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在農村的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和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多層次思考問題,在此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層面,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總之,科學教師應該要以新課標為核心,意識到創新思維的重要性,設定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和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多想、多學、多發現、多動手,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超.小學科學教學中創新思維方法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1(08):12-13.
[2]唐晴.如何運用科學課培養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創新思維[J].第二課堂,2020(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