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
◆摘? 要:小學語文以其綜合性強的特點在德育教育中顯現出特有的優勢,加強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僅有助于喚醒小學生內心情感,幫助小學生對課文內涵加以深刻理解,還能夠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加以探討,并提出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策略
小學語文學科具有思想性和知識性的特點,是實現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載體。有效利用小學語文課程實現德育滲透,能夠在豐富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讓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
(一)潛移默化的原則
德育是通過教育手段對小學生意識形態產生的影響,只有通過小學生體驗和感悟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達到德育滲透效果,教師需要精良避免單純語言方面的教化,將德育教育與知識教育混同起來,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加以合理的引導,注重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讓學生獲得德育方面的感受和體驗。以此,德育滲透需要遵循“潛移默化”的原則。
(二)學理一致的原則
“學”指的是語文課程中蘊含的知識,“理”則指的是德育教育中包含的道理。“學”是“理”的載體,如果兩者相互脫離,德育會變得虛無縹緲,相應的道理也會變得蒼白無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時,需要結合教材課文的內容因勢利導,讓文道統一,學理一致,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和德育滲透均能獲得實效,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三)融德于文的原則
文章是語文知識和德育思想的依托,小學教材中收錄了大量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中不僅包含了學生索要學習的知識點,還蘊藏著情感和思想。I因此,教師需要借助課文,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在悄無聲息中受到德育教育,形成自己對道德思想的見解,進而讓小學生受到感化。
(四)寓道于情的原則
道德思想與學生的情感是分不開的,兩者同為小學生意識形態中重要元素,相互促進,互相滋養。道德思想的提升,將會讓學生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而情感的變化,則會讓學生主動體育道德思想。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喚醒小學生的情感,這樣不僅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還能讓德育滲透更加有效。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明確德育滲透教育的目標
德育包含的內容較多,比如:理想方面,集體觀念、勞動思想和愛國思想等,在同一篇課文中,往往會蘊含了多重人生道理。教師需要對課文內涵進行深挖,找出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明確德育滲透的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這樣才能避免德育教育的泛泛性,取得較好的滲透效果。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收錄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這篇文章描繪了小興安嶺四季的變化。春天里,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萬物開始復蘇,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天,小興安嶺變成了美麗的大花壇;秋天,小興安嶺為人們奉獻出豐富的物產;而到了冬天,小興安嶺在白雪中為萬物提供了棲息地,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教師既可以從生態角度出發,增進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又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熱愛祖國的打好山河。因此,教師在德育滲透中需要對德育滲透目標進行合理選擇,這將決定著教師向什么方向去引導。引導的方向不同,學生獲得的感悟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向著熱愛大自然方向引導時,教師可以在知識拓展中,著重引導學生思考小興安嶺在生太平衡中起到的作用,環境學生的生態意識;在向著愛國主義方向引導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我國的地大物博,感受山河的壯美,進而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在德育滲透中明確滲透目標,盡量避免泛泛性的滲透,明確德育教育的方向,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滲透效果。
(二)分析課文中人物性格,樹立德育榜樣
榜樣是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模仿對象,利用榜樣的力量能讓德育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也跟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尤其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學生來講,樹立榜樣形象,能夠讓學生知榮明恥,從小建立正確的道德觀。
例如: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是歌頌雷鋒精神,呼喚雷鋒精神的一首詩歌,教師可以在本課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拓展,向學生介紹雷鋒生前感人的事跡,幫助學生分析雷鋒身上可貴的品質,比如:樂于助人、刻苦鉆研等,增進學生對雷鋒精神的理解,將雷鋒走位小學生學習的榜樣,用雷鋒精神感染小學生,教化小學生,逐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利用情境創設,豐富學生情感
小學生的認知離不開黃和氛圍的影響。德育滲透也不例外。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強教學情境的感染力,能夠喚醒小學生內在情感,從而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草原》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下載關于內蒙古大草原的景色以及蒙古族生活習慣,用視頻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播放,讓學生在視頻營造的環境和氛圍中,體驗蒙古族人民熱情豪放性格,體會我國不同民族之間的深厚感情。從而培養學生民族團結的思想情感。
情境創設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將德育滲透教育考慮進來,對教學情境加以精心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情境的感染力和滲透性,達到良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在德育滲透教育中具有較強的優勢,教師需要掌握德育滲透的基本原則,豐富德育滲透的方法,明確德育滲透的目標,加強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在達到語文教學目標的同時,獲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卷石.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0-110.
[2]陳皓.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分析[J].東西南北:教育,2020:177-177.
[3]馮麗佳.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1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