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賽丹
【摘 要】 “互聯網+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技術推動教育產生革命性變革的基礎,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也是教育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 ?課堂互動
一、教學背景
“互聯網+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技術推動教育產生革命性變革的基礎,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也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浙江省全面推進“互聯網+義務教育”民生實事工程項目,“互聯網+ 課堂”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重要的載體。面對這樣的形式,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更應該迎合時代的發展,應該要更加清晰地理解“互聯網+課堂”的教育??墒谴蟛糠忠痪€教師對于“互聯網+課堂”如何有效把控,如何在課堂中及時掌握雙方學生的學情,尤其是受援方學生,很多老師習慣于平時的課堂教學方式,以至于總是忽視受援方學生的課堂反饋,在“互聯網+課堂” 的課堂上總是體現不出“聯”的優勢,還是以自己學生的課堂為主體,這樣的“互聯網+課堂”是空洞的,也是無效的,這個現狀如何改變很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實踐。作為學?!盎ヂ摼W+義務教育”項目具體組織者和管理者,我充分認識到真正的“互聯網+課堂”是有別于平時的課堂教學的,應該要給予雙方的互動反饋以及情感交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互聯網+”真正地“聯”起來,讓受援方的學生也能同時在課堂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圍繞支援方和受援方深度互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常態環節模式,我設計了二年級“5 的乘法口訣”,以三大活動貫穿始終,反饋中重點加強雙方學生的對比和評價,挖掘互動環節雙方的課堂生成,通過學習深度互動讓“互聯網+課堂”更有生命力。
二、教學目標
1. 理解 5 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 5 的乘法口訣,熟練地運用口訣進型計算。能通過觀察、嘗試、比較等活動養成推理、概括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經歷歸納、充分給予編制 5 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明白5 的乘法口訣的來歷。
3. 積極參與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基于前測題的結果分析:
通過前測分析,發現雙方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校學生, 對于口訣基本上都已經會背,對于乘法算式的理解,學生在畫圖上都表示得很清楚,可以用各種圖來表示。而受援方學生對于口訣的知識也比較了解,這樣看來學生對乘法口訣是不陌生的,那么就肯定了本節課我在設計自主學習“5 的乘法口訣”這個環節時,我就設計讓學生自主創編,可以通過畫圖,寫算式等進行,相信學生也完全能夠自己操作。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 5 的乘法口訣,并比較熟練地應用口訣求解。
教學難點:學生自主探究編寫口訣并熟練應用。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雙方學生認識引入課堂、自主創編口訣雙方對比練習和搶答解決問題等 3 個活動環節來推進課堂,體現“互聯網+課堂”特有的格調。
(一)活動 1:通過自主創編口訣,進型雙方對比練習
活動過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 5 的乘法口訣(揭題)
先讓雙方學生同時開始獨自操作,因為看不到對方學生的及時作業,所以我讓對方的老師拍攝學生的作業,再利用多媒體的平臺,就可以實現同時反饋雙方學生的作業,這樣對比出示并交流,學生看著作業互相提問題,然后再互相進型評價。
設計意圖:在雙方反饋時,讓對方老師及時拍照收集學生作業,通過“希沃助手” 平臺學生作品圖分分享功能,將雙房的學生“學習單”同時對比出現,目的就是為了雙方學生共同關注作品,特別是對方的作品增加互動。特別希望讓受援方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本節課中的主人,而不是接受者。
(二)活動 2:用5 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
1. 設計意圖:將口算練習進行分層設計,先出來 4 個基礎的練習,直接用口訣來求解,不僅是為了及時鞏固口訣的應用,也是換種方式調動雙方學生的情緒,讓他們更加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然后在學生鞏固了之后,出示一道加法 5+4,學生馬上就能感悟到口訣的作用是更方便的計算乘法而不是加法,此時又出示一道加法算式 5+5,學生說可以用二五一十。再追問“為什么同樣都是加法算式,5+4 不能用口訣來計算,而5+5 卻可以用乘法呢?”用這個問題再次喚醒乘法的意義,是表示相同加數的和的計算,這樣的對應式是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口訣的意義,然后繼續添加“+5”,變成 5+5+5,學生就能脫口而出三五十五。最后一個乘加的算式其實是本題的提升練習,不斷刺激學生的思維,讓乘法口訣更顯張力。
2. 補充口訣
一五( ) ? ? ? ? ( )十五 ? ? ? ? ? 四五( )
( )二十五 ? ? ? ? 三五( ) ? ? ? ? ? 二五( )
設計意圖:在進行了口答練習后讓學生再靜下心來回顧口訣,尤其是剛剛在這么熱鬧的搶答之后,讓學生把心沉下來寫一寫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低段學生對于寫的能力還是要加強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會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這 5 句口訣? 反饋雙方的評價,分別得了幾個正字,用今天學過的知識來計算。
六、教學平臺選用:
借助微信圖片發送功能,通過手機端希沃助手分享雙方學生作品。
七、教學反思:
基于互聯網將雙方課堂鏈接起來受雙方網絡環境、硬件條件、學生學習差異等各因素影響。“互聯網+課堂”應該有別于常態課,首先在選擇內容相對于來說容量比較少的課時,以便可以讓雙方的學生多交流、多思考、多互動;其次在課的環節設計上就不能太繁瑣,主要是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充實互動環節,盡量讓雙方的學生能真正意義上的同步起來,在課堂生成、課堂評價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雙方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本節課取得以下三個方面的突破。
(一)借助競爭評價機制,打破異地同步課堂學生互動僵局。
課堂引入環節采用打招呼認識對方,可是在剛開始,對方學生不敢發言,也不愿意交流,只能支援方學生表達。課堂用“畫正字”來進行雙方 PK 的方式來進行把握,直接呈現在黑板的兩邊,讓雙方的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班級的表現。競爭評價機制有效激發學生積極性,在課堂的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尤其是受援方的學生就是從剛開始的無人舉手到后來的全班舉手發言。
(二)互動式活動設計,讓學生成為同步課堂主體。
課堂給予學生充分時間讓學生自主創編 5 的乘法口訣后,直接利用學?的素材來分析,并讓雙方學生互相當小老師來評價對方孩子的成果,在這樣的生生評價中不僅讓互動更加生動,同時也讓“5 的乘法口訣”牢記于心,而且也實實在在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運用了雙方輪流匯報的模式,并在匯報中再一次鞏固了口訣的記憶以及相對應的乘法算式。時時刻刻讓雙方的學生融為一體,真正形成互聯的狀態,在整個過程中,我也發現對方學生逐漸從剛開始的拘謹膽怯,到這時已經逐漸放開,而且非常積極舉手發言,學習熱情非常高。
一般常態課提問回答由于網絡無法真正意義上做到實時同步,很多老師放棄了對方,只關注教師課堂上知識點任務完成,對方學生無法感受老師的關注。課堂采用活動+口算搶答的形式來進行,雙方都請第一個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另外還采用支援方和受援方開小火車方式回答問題。課堂中的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雙方都要思考和回答問題,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并且在活動中又能及時評價,對于整節課的有效開展非常有效。另外通過展示雙方學生作業,讓對方學生點評作品,吸引了雙方所有學生注意力,讓競爭機制中融入了合作和引導。
(三)引入分層設計,關注雙方每一個學生。
本節課前學生已經初步知道了乘法的意義、來源和用途,所以在學習 5 的乘法口訣時,課堂給學生留下了充租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在寫乘法算式和編制乘法口訣時,帶著學生解決了 1 個“一五得五”,剩下的留給學生完成,增加學?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讓他們經歷編口訣的過程。問題進行難度分層:包括基礎、提高和拓展,課堂中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提問、互相評價充分發揮支援方學生學習能力來帶領受援方學生思考并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