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麗
摘 要:藏區初中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相對來說不夠,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可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文章就藏區語文群文閱讀實施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進行研究,旨在探尋有效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群文閱讀;閱讀習慣;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1-0052-02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一經推出,得到了國內專家和一線語文教師的好評。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閱讀速度,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文素養。可見群文閱讀是一種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這也是改變地處偏遠山區藏區學校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一。筆者就自己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對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拋磚引玉,希望探究出幾條適合藏區語文群文閱讀的具體實施策略,以真正提高藏區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為藏區學生的終身閱讀與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藏區語文群文閱讀實施的必要性
1.教師閱讀教學理念陳舊,方法單一
由于藏區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對外界的信息接收不是特別順暢。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僅靠在學校里的學習,就是閱讀語文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課文。這樣的閱讀量,無法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而教師閱讀教學的方法也很傳統,只是緊扣教材中的幾十篇課文,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某次考試的內容上,忽略了學生的長遠發展。這種只追求短期效應、教學理念陳舊、方法單一的閱讀教學,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教師轉變閱讀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
2.學生閱讀資源匱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未來是閱讀的時代。但是對于藏區的初中生來說,閱讀是有困難的。鑒于學生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地理環境的閉塞、民族文化的差異,藏區學生的閱讀資源是有限的,很多學生一學期的閱讀資料就是語文課本或者幾本作文書,很少有課外的經典名著。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是初中階段的學生,也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使得學生的知識面狹窄,閱讀感悟能力弱,理解分析能力不強,直接影響其對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分析與理解。
3.閱讀方法欠指導,閱讀目的不明確,閱讀質量不高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發現有部分學生喜歡閱讀,經濟基礎好的家長也會經常給他們買課外閱讀書籍。可是一年下來,有的學生和家長反映,課外書也讀了,就是不見閱讀能力提升,寫作能力也沒有提升。究其原因,就會發現是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只為了讀書而讀書,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深入思考,沒有進行理解和感悟。比如,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效果,讀完明白了什么道理,哪些語句、觀點比較新穎,能不能積累下來自己在寫作的時候用……這些問題學生沒有考慮,說明他們的閱讀是一種盲目的、無目的、無計劃的閱讀,閱讀質量不高,沒有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目的,提升閱讀質量。
綜上所述,藏區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教師可以借助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和不足,達到閱讀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二、藏區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的有效策略
1.強化教師技能,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是實施群文閱讀的前提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藏區教師對其很陌生。因此,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是保證教師高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前提。如有的學校只是讓教師自學,這種方法一是教師學習速度慢,二是教師無法參透群文閱讀的精華,反而會誤人子弟。因此,學校一定要排除困難,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結對子”“上微課”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專業、系統、規范的培訓,讓教師掌握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特點、實施的具體步驟、注意事項等。這樣,不僅能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而且為教師正確引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奠定了基礎。
2.注重學生的感悟與理解,是實施群文閱讀的根本
無論哪一種形式的閱讀教學,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都是新課改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讀好書、好讀書,廣泛閱讀,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而讓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形成自己的感悟與體會,從而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授課中要扮演好組織者、引領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既不能過多干預學生的閱讀過程,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任學生“天馬行空”地發揮。例如,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山路彎彎》《桃花心木》和《感激一杯溫開水》這幾篇文章一起閱讀。這四篇文章都是以“信念”為主題,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像以前那樣講解,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思考“信念是什么”“文章中的哪句話體現了作者的信念”“讀完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受到了什么啟發”“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例”等問題。這樣,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會逐步由本課轉到自己的實際學習和生活中。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的時候,其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3.掌握閱讀方法,明確閱讀目的,是實施群文閱讀的關鍵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關鍵。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事半功倍,覺得閱讀輕松有趣。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短小而富有哲理的文章可以反復精讀,篇幅較長的文章可選擇瀏覽或者略讀,詩詞可以大聲朗讀,文言文可以范讀或者齊讀等,要“因文而異”。除此之外,讓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旁批眉批、摘抄記錄等方法,對于其閱讀理解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