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紅
摘 要:將信息化教學方式運用到中職數學教學中,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從教學情境、教學評價、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入手,注重教學過程互動化、教學資源系統化、教學設計智慧化,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數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1-0072-02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已全面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怎樣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佳,并實現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完美融合,是每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分別從管理學中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三個方面入手,再從中分出六個分支進行深入探討,論述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探討
1.效果——教學情境、教學評價
在某些力量、因素、行為或者方式的作用下而產生的結果稱為效果。在教學實踐中,信息化教學效果可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和教學評價的開展得以提升。
第一,教學情境的構建。教學情境指對學習主體產生影響,并可以促進一定情感反映出現的教學過程或客觀環境。良好的教學情境應該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利用教學手段,達到把各種教學要素組合起來的目的,繼而營造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氛圍。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情境的構建會呈現出以下特點。首先,以先進的教學設施為基礎,教師的創新實踐能力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平臺和上升空間。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重組和信息展現,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目標。其次,在教學情境構建中,教師要善于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適合的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的效能挖掘到最佳。
第二,教學評價的開展。教學評價即把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作為參照物,對信息化教學進行評價,集反饋、鑒別和導向功能于一身。一般來說,較為常見的評價方式有水平性、結果性和甄別性三種,各有利弊。教學改革之后,逐漸衍生出了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較于前三種,這些評價方式雖然更加科學合理,卻沒有被有效采用。
2.效率——教學理念、教學目標
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稱為效率。在企業管理中,效率是企業平穩運行的核心。在教學實踐中,效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教學理念傳達的有效性和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
第一,教學理念傳達的有效性。教學活動中各個方面的認識都可以在教學理念中得到體現,是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指標。所以,在信息化教學中,科學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理念能否有效傳達是重中之重。教師不管是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還是設計信息化教學方案,都必須依托信息化教學理念進行。理念上的不同會直接導致教學效果和教學思維的不同。要想使信息化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是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其進行加工,以信息化教學方案的形式呈現出來,并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理念的體現不是很明顯,且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學理念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其表現形式也逐漸多樣化起來,能使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
第二,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合理性是評判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指標。立足教學目標的狹義概念,也就是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對于智慧技術的運用和理解能夠客觀反映信息化教學目標是否科學。現階段,信息化還是以輔助性教學手段的角色存在。但是,無法否定的是信息化教學推動了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的改變。教師要明確信息化教學的根本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靈活制定信息化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分階段、分層次的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
3.效益——教學設計、教學策略
經過某個系統的運轉而產生的可以看得見的利益和效果稱為效益。在教學實踐中,信息化教學的效益集中體現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兩個方面。
第一,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師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在考慮教學對象特點的情況下對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的過程,對教學有效性起著決定性作用。有效的教學設計要緊緊抓住學習內容和學習對象。在信息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的全面考量,對教學手段進行合理創新,對教學資源進行調整優化。
第二,制定教學策略。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策略進行合理制定,兼顧高效、低耗、省時三個方面,即在設定好的時間內,高標準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最大受益者。教師應在自身教學特點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案設計,對信息化背景下的各項教學因素進行全面考慮,不僅要契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而且要敢于創新,緊跟時代潮流。除此之外,在對教學策略進行選擇時,教師應堅持靈活性的原則,或以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為依據,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1.教學過程互動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互動是教學最為顯著的特征和優勢。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師生在交流溝通上會更加高效通暢,繼而實現師生互通、生生互動。在信息時代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種多樣,而不再只是依賴教師。因此,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原本的“灌輸者”逐漸轉變成為“導學者”,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觀察分析,并進行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有效性。
2.教學資源系統化
信息資源多樣化、趣味性、開放性的特點,為中職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方式,個性化學習逐漸進入到學生的視野。教師一定要正確辨別網絡中的數學教學資源,并從中挑選出優質的教學資源,逐步完成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師應組建交流小組,對資源進行搜集,并展開探討,努力做到資源的互通共享,合力對系統性的教學資源體系進行構建。除此之外,中職數學教師還可以積極請教權威專家,對教學資源進行嚴格篩查,創建優質教學資源庫,推動中職數學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