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關鍵原因與主要癥候

2021-07-25 07:02:27張經武
廣西民族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民族地區

【摘 要】“文化特色危機”即文化特色趨弱乃至消逝的危機。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千城一面”的“文化特色危機”正在我國城市上演,連民族地區中心城市也未能幸免。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產生的關鍵原因涉及房地產經濟依賴癥、拆邏輯、政府相關工作滯后等三個方面。其主要癥候表現為:以歷史文化景觀消逝為開端、以“全現代城市”為高潮、以“千城一面”為表征、以“無處徜徉”為感受、以“精神危機”為結果。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千城一面;精神危機

【作 者】張經武,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福州,350117。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1)02-0123-0009

城市的“文化特色”指的就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區別性特征,是該城市的身份標簽,是該城市的形象證明。“文化特色”反映一座城市文化的本質屬性,是該城市文化歷史的累積,是該城市文化發生發展的結果,也是該城市文化發展的基本動力。顯然,“文化特色”如同每一座城市應該倍加珍惜的“身份證”,丟了也就無法證明城市的身份,城市會變成無法被定義的城市。

“文化特色危機”即“文化特色”趨弱乃至消逝的危機,它表現為文化趨同、文化失憶、文化失根和文化失魂。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國“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正在東西南北的各類城市上演,連民族地區中心城市也未能幸免。總體看來,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的五座代表城市南寧、呼和浩特、銀川、烏魯木齊和拉薩,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文化特色危機”。當我們滿懷期待來到這五座城市旅行,發現現實中的這些城市離我們的期待相去甚遠。當我們從典籍記載中進一步了解了這些城市的歷史過往,會發現這些城市不應該只是現在的樣子。尋求這些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預防和治理之道,首先需要研究其產生的關鍵原因和作為一種“城市病”的主要癥候。

一、關鍵原因

“關鍵原因”即導致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核心原因。本研究發現,雖然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與其他國內城市具有身份與方位的不同,導致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但就關鍵原因而言,全國城市是基本一致的,即“房地產經濟依賴癥”“拆邏輯”和“政府工作滯后”三個方面。

(一)“房地產經濟依賴癥”

“房地產經濟”是以房地產為發展主導的經濟模式,通過圍繞房地產的土地出讓、土地開發、房屋建造與銷售等環節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帶動效應,推動各方面經濟增長。我國城市經濟有嚴重的“房地產經濟依賴癥”,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以來,我國開始嘗試并隨后在全國推行土地出讓批租制度,房地產經濟快速發展并一路高歌猛進到現在。房地產經濟對我國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功不可沒,但它又帶來城市經濟發展對它的嚴重依賴。據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顯示,我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土地出讓收入,近年來總體占比一直徘徊在60%左右。“土地出讓收益仍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也是解決財政收支矛盾的關鍵。”[1]109在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由于實體經濟整體不強,“土地財政”主導的“房地產經濟依賴癥”相對更加突出。尤其是近些年來,南寧、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銀川、拉薩幾座民族地區中心城市土地出讓收入都連續大幅增長。如南寧2019年賣地收入暴漲640%,進入全國前20強城市排行榜[2];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的土地出讓收入漲幅2018年躍升至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前10名行列[3]。

“房地產經濟依賴癥”看似是一個經濟問題,與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沒有直接關聯。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城市政府的“房地產經濟依賴癥”,直接導致了舊城改造運動、拆舊建新運動、建筑復制主義、集約化建設、快速建設等城市建設偏好,這些偏好的每一種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削弱和破壞城市文化特色。“地方官員從心理上依賴房地產經濟已經到了迷信的程度。”[4]216為了讓房地產這一支柱產業產生更大更快的拉動效應,低產出、低利用率的舊城顯然是需要被淘汰的,“舊城區范圍內存在的歷史文化遺產往往就變成這些房產開發者的眼中釘。”[5]于是拆舊建新、舊城改造成為熱潮,在喜新厭舊的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大量歷史文化遺產被破壞甚至完全毀掉。為了讓土地效益最大化和建設成本最小化,“房子盡量建得更高些”成為不二選擇,直接復制以前的設計或者別人的設計也成為首選。于是,大量復制主義的房地產小區和摩天大樓在一座座城市快速崛起,讓城市面貌越來越雷同。為了在較短時間建設更多的房產,建設速度需要提升到較高水平,于是當許多新的項目與舊的文物、遺跡或歷史建筑發生矛盾時,還沒來得及充分論證和討論,舊的文化遺產早就被“建設性破壞”了。

在“房地產經濟依賴癥”的長期作用下,一種新的“空間拜物教(Fetishism of space)”[6]已經形成。空間成為赤裸裸的商品,它的價值不僅限于居住、辦公、休閑等使用價值,它還成為身份等級的象征。市民擁有空間的大小和空間的稀缺度成為一種可以在消費社會炫耀的身份標簽。城中村—老舊小區—新建高層住宅小區—新建別墅區構成具體居住空間的等級地形圖,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又構成宏觀居住空間的等級地形圖。空間成為可以用金錢直接報價買賣的商品,而且還是奢華的商品,因為地價、房價一路猛漲到普通市民需要為一個基本的家庭居住空間付出一生甚至幾輩子財富的程度。可以標價的現代房地產空間快速增長,“攤大餅”一樣鋪滿城市的大地。與此同時,不可以標價的歷史建筑空間在急遽萎縮,直至湮沒,消失于鋼筋水泥的叢林。

“在城市土地的國有產權約束下,中國的城鎮土地市場基本上由政府獨家壟斷,且地方政府存在強烈的土地財政依賴,這也使得政府可以通過控制土地供應的規模和節奏來影響市場、經營城市,獲取更高的土地出讓收益,存在推高地價和房價的內在激勵。同時,由于房地產行業壟斷利潤相對較高,必將吸引大量開發商紛紛涌入這一市場進行投資投機,進而引發房地產市場過熱。”[7]16在房地產主導的經濟體制中,政府成為土地出讓的豪華“金主”,房產商人成為房產商店買賣的暴利“店主”,而購房者成為不得不接單的“苦主”。當“苦主”們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居住需要苦苦掙扎時,對于看似與他們相關但又似乎很遙遠的“城市文化”其實他們無暇顧及,也懶得關心。對于破壞城市文化特色的行為他們也懶得監督,甚至還為拆舊建新盲目叫好,因為那里面有他們人居環境改善的夢想。于是,“房地產經濟依賴癥”既加速了城市文化特色的消逝,又默許和縱容了它的消逝。

(二)“拆邏輯”

在中國許多城市老舊街區建筑的墻壁上,都寫著一個個大大的“拆”字,在世界范圍內,這是一道獨特的中國式涂鴉藝術景觀。在中國范圍內,這又是一種雷同的中國城市景觀。墻壁上的“拆”字一般以鮮艷的紅色寫成,吸引人警覺和注意。有的“拆”字外圍還帶有紅色圓圈,如同蓋在墻壁上的紅色公章。“拆”字就是宣言書、動員令和倒計時牌,是涂鴉在墻壁上的一個字的紅頭文件,它的背后是強大的政府還有咄咄逼人的開發商。“拆”字標簽被涂鴉在“老弱病殘”式的舊街區和老建筑身上,這些年華斑駁的歷史文化遺產自從掛上了“拆”的號碼牌,就開始排著隊進入死亡倒計時。墻壁上的“拆”字構成一種強大驚人的“拆邏輯”,驅趕著城市向著更新更快更高的方向去建設和發展,更舊更慢更矮的舊街區和老建筑在此進程中走向破壞和湮滅。

“拆邏輯”的核心是官僚主義與“GDP主義”。“拆”是政府書寫在墻上的命令,其權力主體是政府,但決策主體是官員。官員做出大量倉促的“拆”字決策一般是基于四種原因。一是追求為官一任的政績,只有“拆舊”才能騰出空間大規模“建新”,能證明政績的形象工程一般都是“建新”的成果。二是因為有些官員素養有限,的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不認為“拆舊”是破壞文化。三是有些官員的腐敗,官員權力被開發商圍獵,被套牢的腐敗官員最終淪為開發商的代言者。于是只要被開發商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的東西官員都可以下命令去解決,舊街區和老建筑就是這樣的“眼中釘”和“肉中刺”,它們妨礙了開發商的利潤追逐。四是舊街區和老建筑真的到了非拆除或非改造不可的地步,不拆不改造會嚴重影響居住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有垮塌的安全風險,官員于是做出“拆”的決策。以上原因除去第四條,其余三條都和“官僚主義”與“GDP主義”有關。“官僚主義(Bureaucratism)”,是指脫離群眾、獨斷專行、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做派和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領導作風。“官僚主義”導致涉及全體市民利益的重大決策經常由一兩位官員說了算,重要文化遺產的生死命運也經常由少數官員的批示或命令來決定。“GDP主義”是指城市建設和發展以“GDP增長指標”為唯一指揮棒,為了“瘋狂的GDP”[8],大拆大建成為常態。

“拆邏輯”的要義包含“拆散”。歷史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往往屬于固定的城市空間,城市空間和物質載體一起融合成的整體,組成了歷史文化遺產的證據,建構了其意義。在大拆大建中,這些承載歷史文化記憶的物質載體要么被徹底毀滅,要么被“拆散”,將它們與其存在已久的物質空間活活剝離。有的被搬到博物館,有的被倒賣到文物市場,有的被弄進私人收藏室。脫離了其存在空間的歷史文物,文化意義已經大打折扣,它對于城市文化特色的證明作用已經變得相當微弱。

“拆邏輯”的傾向是“拆除”和“拆毀”。在某些專注于升官發財的官員眼中,舊街區和老建筑是“形象工程”的“絆腳石”,是“GDP增長指標”的“攪屎棍”。在許多追逐利潤的開發商眼中,舊街區和老建筑經常是“眼中釘”“肉中刺”。所以不僅要拆,還要徹底“拆除”和“拆毀”。即使在市民、民間團體和媒體的干預下某某老建筑得以茍延殘喘,但它的下場通常也很凄慘。雖然最終幸存,但被高樓包圍和淹沒。老建筑幸存下來了,但是其賴以建構文化意義的生存空間和周邊環境已經被“拆毀”了。

(三)政府相關工作滯后

政府相關工作滯后是造成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又一關鍵原因。“滯后”既表現在城市民主治理、城市傳播和城市民族文化工作等重點工作方面的不夠重視或者低效,又表現在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和危機處理能力的欠缺。

城市民主治理中的“關鍵公眾缺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它導致民主治理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尤其是面對城市文化特色問題,文理兼通的高素質城市規劃師、權威專家和世居市民就是“關鍵公眾”,確保這三類人的充分參與和吸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應該成為民主治理的常態。如果任由“一把手說了算”“開發商說了算”的官商結合型決策形式凌駕于民主治理之上,城市文化特色的破壞也就會成為屢見不鮮的事情。

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缺乏有效傳播和彰顯,這是政府工作滯后的突出表現。歷史文化資源的現實物證雖然大多被破壞殆盡,但這些無形的文化資源依然可以借助種種創新的手段予以彰顯。比如南寧的佛教文化、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銀川的西夏文化、烏魯木齊的西域文化、拉薩的吐蕃文化,這些屬于該城市的文化資源不該只是在歷史文獻中沉睡,更應該將其通過物質化、景觀化的傳播手段予以充分彰顯和活化利用。

城市民族文化工作的滯后是導致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重要原因。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區中心城市的主要文化身份,應該大力保護和弘揚。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下,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其實可以在同一座城市百花齊放,美美與共。現實的城市民族文化工作應更重視“多元一體”的原則,不能過分強調大一統式的共同性,忽視了個性化的民族文化。

與“城市文化”有關的城市治理應該有完整的責權機制,誰該為城市文化特色的保護和弘揚直接負責?不能是一個籠統的“政府”,也不能是一個誰也不負責任的“相關部門”,應該落實到具體部門,明確其責任和權利。實際情況是,城市文化特色的傳承與弘揚看似誰都有責任,其實誰也不負責任,是一種“有組織地不負責任(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9]307。當“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光臨所在城市的時候,具體該由誰負責任?除了一個籠統的“政府”或者“相關部門”,我們找不到任何具體責任主體。

政府保護和拯救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行動應該是預見性的和前瞻性的,不能總是做“亡羊補牢”式的補救和“事后諸葛亮”式的彌補。文物一旦被毀壞,老建筑一旦被拆除,不可逆的損害結果其實已經造就。事后的介入管理和搶救終歸是滯后的,雖然它比“不管理”“不搶救”要好,但再怎么“修舊如舊”“仿古如古”終究還是“以假亂真”。比如南寧七星路的明代曾氏祠堂——宗圣源祠,本來可以在其傾頹前予以較好保護,但偏偏無人去管,等到傾頹后成為新聞了、有記者報道了才引起政府部門遲到的重視和搶救性保護工作。現在建好的所謂“修舊如舊”的宗圣源祠,其老的木質構件,還有豐富的雕刻和紋飾已經被全新的材料代替了。這不禁讓人懷疑,宗圣源祠到底是得到了保護還是繼續被破壞。

二、主要癥候

“癥候”一詞是中醫術語,其意思是指某種疾病一系列癥狀的綜合,相當于西醫所說的Syndrome,包含“綜合特征”“典型癥狀”“癥狀群”等意涵。“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主要癥候即是危機發生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癥狀和典型特征。“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是“城市病”之一種,在其發生過程中,會顯現出系列化的基本“癥狀”。這些基本“癥狀”可以綜合概括為以歷史文化景觀消逝為開端、以“全現代城市”為高潮、以“千城一面”為表征、以“無處徜徉”為感受、以“精神危機”為結果,它們共同構成了“城市文化特色危機”這一“城市病”的主要癥候。

(一)以歷史文化景觀消逝為開端

城市是歷史形成的,歷史文化景觀的在場是一座城市應有的風貌。城市里的“空間正義(Space Justice)”不僅關乎市民的階級身份,還關乎城市物質空間在時間上的“正義”。即歷史和現代在空間生存權上具有平等地位,但實際情況往往是,現代往往掃蕩歷史,活著的人將死去的人留下的文明物證要么強行搬進博物館,要么徹底毀掉。歷史文化在城市空間的生存權被壓縮和剝奪,最終淪為文獻上的一段文字記載。

歷史文化景觀的消逝便是“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開端,當人們在城市里不能明顯感受到歷史文化景觀的大量存在,那么人們感受到的其實就是“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城市歷史文化景觀消逝的一般規律是從一到多,從點到面,數量越來越少,面積越來越小。地理特色景觀、民族特色景觀、歷史特色景觀、建筑特色景觀都可視作廣義的城市歷史文化景觀,因為它們都是歷史形成的。承載某些市民兒時美好記憶的某處城市內湖、某處城內山丘不知不覺被填平和削平,崛起一棟棟現代化高層建筑。城郊的山被毀了一座又一座,森林被毀了一片又一片,溪水山泉消失了一條又一條。在城市“攤大餅”一樣的建設中,原有地理特色景觀被一塊塊吞噬,甚至那些在歷史上存在已久、被歷代文人墨客贊頌過的人文名山都難逃厄運。民族特色景觀是民族地區中心城市的身份標簽,然而,當外地人來到他們向往已久的某某城市時,發現這些城市和非民族地區城市面貌雷同。他們所期待親眼看見或親身體驗的民族服飾、民族音樂、民族美食、民族建筑、民族舞蹈等特色景觀現在打著燈籠都難尋。證明那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建筑、遺跡、遺址、故居也越來越少,少量的歷史文化景觀和歷史建筑景觀被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層層包圍,早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可意象性”。

城市歷史文化景觀的消逝歸因于一輪又一輪的文化破壞。從近現代戰爭的無情炮火到“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破四舊”運動再到改革開放以來不曾停歇的“舊城改造”運動,每一輪破壞都給本來就老態龍鐘的城市歷史文化景觀以火上澆油般的破壞。“1966—1976年這十年間古建筑損失破壞是歷史上空前的。僅北京一地,77處文物保護單位被破壞了44處;以‘破四舊為由拆毀了拉薩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噶丹寺;蘇州114個園林被破壞了38個之多。著名的開封大相國寺,兩廂都改建成了現代化建筑,使中軸線上一組古建筑顯得十分滑稽,破壞了古建筑群的形貌。”[10]改革開放以來一波又一波的“舊城改造”運動,一般都打著“改善民生”“建設宜居城市、幸福城市”的旗號大張旗鼓地搞“建設性破壞”。“每次幾乎都是以城市發展需要為理由,幾乎都是先弄出既成事實,逼有關部門就范。”[11]在一輪又一輪的文化破壞之后,在一波又一波的“舊城改造”運動之后,大多數城市歷史文化景觀早已經灰飛煙滅。某些城市歷史文化景觀能僥幸保存至今,這往往是一些志士仁人奔走呼吁和不斷推動的結果。

“城市風貌是城市物質信息、人文意蘊和生活內涵的復雜綜合。”[12]11城市歷史文化景觀正是城市特色風貌的核心構成,是人文意蘊和生活內涵的寄托物,是城市歷史文化傳承的實體媒介。隨著城市地理特色景觀、民族特色景觀、歷史特色景觀、建筑特色景觀的消逝,物與文、景與情、客觀與主觀、環境與人相融相諧的混合結構被生生拆散和解構,剩下的只有無處寄托的“城愁”。

(二)以“全現代城市”為高潮

隨著城市歷史文化景觀的不斷消逝,城市的歷史空間慢慢趨近于零,“全現代城市”橫空出世。“全現代城市”就是城市整體外觀全面呈現出現代面貌的城市,它的出現說明彰顯“城市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已經蕩然無存,“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已經發展到高潮程度。

“全現代城市”是只有新建筑沒有老建筑的城市。放眼望去,整個城市的建筑幾乎全是新的,絕大部分都是近30年內所建。即使還有少量老街區或舊建筑夾雜于新建筑之間,那也是很快就會被改變的事。“隨著城鎮化的浪潮奔流而至,整個中國仿佛變成了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沸騰的巨大工地,透過隆隆的推土機聲,穿越巨型吊臂的水泥森林,地域文化特色正不斷迷失。”[13]110“巨大工地”要打造的就是“全現代城市”,在“巨大工地”面前,一切破、亂、臟、舊的老城區、老街區、老建筑都是下一個被改造的對象。“速度”和“喜新厭舊”是“巨大工地”的建設邏輯,許多市民也“普遍地有著喜新厭舊的心態,多向往所謂的現代化風格”[14]5。于是,在政府、開發商、市民的合力推動下,“全現代城市”成為城市發展的某種宿命。

“全現代城市”是時尚光鮮的城市。馬路寬闊,綠樹成蔭,時尚店鋪蔓延,摩天大樓林立。嶄新的建筑外墻上,玻璃幕墻閃爍著陽光與現代質感。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似乎每天都在向仰望它的人群宣告這座城市的繁華。到了夜晚,城市建筑成了燈光秀場,變幻的霓虹、巨大的投影和閃爍的影像更增添了城市的時尚光鮮。然而,時尚光鮮的城市外表下,是虛空的泡沫,是消逝的歷史,是遺忘的傳統,是一座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危機”。

“全現代城市”是實用主義主宰的城市。為了快速建成,“工業復制”“標準件”“模式化”成為法則。快速建成的城市街區和建筑不僅長相雷同,而且都是功能主義與理性主義的混雜結構。吃喝玩樂一體化、購物一站化、交通無縫對接、無憂消費……一切實用與便捷都盡在“全現代城市”的設計之中。實用主義主宰了“全現代城市”,“它所崇尚的功能主義、理性主義和博愛、平等、自由的美學思想,以及簡潔、高效、經濟、實用、安全、科學的產品特性,滿足了工業化批量生產的需求,契合了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模糊了地域和時間的界限,摧‘枯拉‘朽,風靡世界,促進了全球文化的趨同”[15]82。

“全現代城市”是取消了文化特色的城市。“全現代城市”排擠和毀滅歷史空間,建造和保留現代空間。為了打造城市更加現代更加時尚的面孔,“巨大工地”是城市常有的模樣,“拆了建,建了拆”成為建設常態,在強大的現代化城市邏輯面前,一切舊物若非分身有術,都難逃被現代化改造的宿命。“全現代城市”唯一的特色就是“全現代”,但這一所謂特色一旦放在全球或全國城市來比較,就再也不是特色,而是“千城一面”的雷同。因為沒有特色,“全現代城市”之間能夠互相比較的其實只有誰的摩天大樓更多、更高、更密集,誰的建筑更怪異或奇特。受制于GDP和官員野心,這樣一種可比性倒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近年來全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中國各地城市都在不斷刷新第一高樓的高度,爭當摩天大樓的領頭雁,爭相建設一些奇怪的異形建筑,以為這樣的建筑就代表城市個性和實力。殊不知,“在我們的當代建筑中,被網友詬病為‘大褲衩‘馬桶圈‘秋褲門‘褲腰帶等地標性建筑,丟棄個性與尊嚴,不尊重城市靈魂,仿佛在進行著‘沒有最丑,只有更丑的比賽”[16]170。但“全現代城市”不認為這是“丑”,在它的邏輯里,這是現代時尚。相反,對于那些還保留了某些民族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的城市,“全現代城市”會斥之為原始落后和保守僵化。

(三)以“千城一面”為表征

“千城一面”是人們不約而同的城市觀感,是人們將所游歷城市進行廣泛比較后得出的一般結論。“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是建基于對比視角的危機,正是在許多城市的對比中,撲面而來的“雷同感”讓人體會到了“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千城一面”由此成為“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表征。

“千城一面”之“面”有“面孔”之意。千座城市,一張面孔,就是現代化的面孔。人們對一座城市文化特色的體驗,始于城市面孔。正如人的面孔,如果區別性不夠,極容易錯認為同一人。這張城市面孔所提供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文化特色形象,構成了城市文化特色的物質基礎。在“全現代城市”,視覺中呈現的都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穿著一致的市民還有類似的店鋪與街區。聽覺中呈現的都是“巨大工地”的混合噪音。味覺感受到的都是肯德基、麥當勞、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黃燜雞、陜西涼皮、重慶小面這些看似有特色實際普及化的味道。嗅覺聞到的都是汽車尾氣、下水道或濃或淡的霉爛味還有地鐵、公交、電梯里人擠人的汗臭氣。觸覺感受到的是千篇一律的擁擠、堵車、排隊還有各種忙碌奔波。每一種感官感受到的都是雷同化的形象,它們共同構成了城市的雷同面孔,而特色不知蹤影。

“千城一面”之“一面”不僅涉及城市現代化的“一面”,還涉及城市非現代化的“一面”。不僅涉及室外,還涉及室內。不僅涉及城市外觀,還廣泛涉及人們的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除了“很多城市建筑缺乏個性特色,失卻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17]62這樣的問題,在“城中村”“城鄉接合部”“城市公園”“城市內河”等空間,同樣存在風貌類似或雷同化的問題。室外是雷同的各種現代化建筑,室內是大同小異的房屋裝修。城市外在面孔雷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雷同化的。吃的是大致類似的食品,穿的都是類似的服裝,住的都是面貌類似的小區,乘坐的都是類似的地鐵、公交、汽車、電單車和共享單車,商場賣的都是類似的商品,連廣場舞跳的都是相同節奏。

民族地區中心城市,“千城一面”問題的嚴重性絲毫不遜色于非民族地區城市。“就連拉薩等民族地區的城市,也有這樣的問題。”[17]62“青海省會西寧,作為回族聚居集中的大城市,整個城市很難找到代表伊斯蘭風格的建筑;回族風情濃郁的東關大街除了表現在商品上外,其商業街特征和內地商業街基本一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亦是如此,除了二道橋大巴扎、五一路夜市幾個維吾爾族風情濃郁之地外,城市面貌也基本上淹沒在國際式之中。”[18]23被人們寄予城市文化特色厚望的民族地區中心城市,尚且紛紛陷入“文化特色危機”,更何況其他城市呢?

“千城一面”混淆了故鄉與他鄉的區別,消解了“鄉愁”,卻誕生了“城愁”。古人之所以嚴格區分“故鄉”與“他鄉”,是因為兩者有太多區別,有顯著不同。所以“他鄉”不是“故鄉”,在“他鄉”會產生思念“故鄉”的“鄉愁”。在“千城一面”的背景下,“故鄉”和“他鄉”雷同,來到“他鄉”,仿佛回到了“故鄉”。這種“直把他鄉作故鄉”的感覺看起來是“賓至如歸”,實際上是無可奈何。由此,思念故鄉那座城市的“鄉愁”其實被“千城一面”消解了。相反,在城市內部,由于城市文化特色的消逝,許多市民會懷念兒時的城市,會思念舊時的城市,會緬懷逝去的城市歷史文化傳統,這就是新的“城愁”。由于“城愁”所懷念的東西已經毀壞殆盡,很難失而復得,“城愁”只能是悲涼的回憶和凄美的懷念。

(四)以“無處徜徉”為感受

“徜徉”是從身體到精神的文化放松和文化休閑,它體現了人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它的典型行為樣態是走一走、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的結合,其中“想一想”尤為重要。能夠滿足人們“徜徉”需求的對象通常就是富有獨特歷史蘊含和豐富人文信息的城市空間及風物。隨著承載“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間與風物的消逝,市民和游客就會明顯感覺到“無處徜徉”的無奈感。周末或節假日想去市內哪個地方去“徜徉”一下,經常發現無處可去。親朋好友來到你的城市,想帶他們去不一樣的地方去“徜徉”,經常發現沒什么地方特別值得去。

值得“徜徉”的去處一般是浸透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的景觀。它可以是老建筑和舊街區,也可以是博物館和古玩市場,也可以是歷史遺跡或遺址,還可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中心或市集,也可以是富含人文信息的城市公園、湖泊、池沼、橋梁,更可以是被歷代文人騷客吟詠過的城市山川。值得“徜徉”的去處應該是歷史圖景與現實注腳的結合,是風景和人文信息的結合,需要城市運營者積極利用城市空間與風物去傳播城市歷史人文信息,需要在著名城市風物景觀空間內標注人文說明和引導。現實情況是,城市里的歷史文化特色景觀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破壞后,值得“徜徉”的去處已經相當稀少了。少量還值得一去的地方由于缺乏科學管理和積極的人文信息傳播與引導,市民和游客即使去了也只是驚鴻一瞥,難以慢節奏地去“徜徉”。

“可徜徉性(Strollablity)”是衡量“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重要指標。它指的是一座城市值得游逛的程度,也代表一座城市的吸引力,通常以個人單次持續旅游時間來衡量。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如果讓一個散客純粹出于旅游目的在一個陌生城市自愿自由閑逛,每天八小時左右。平均說來,如果該城市能夠吸引該游客持續旅行時間達到三天以上,可視為具備相當“可徜徉性”。如果達到五天以上,可視為“可徜徉性”較強。如果在三天以下,則可視為“可徜徉性”較低。以此標準來衡量南寧、呼和浩特、銀川、烏魯木齊、拉薩五座民族地區中心城市,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可徜徉性”較強的城市沒有,拉薩和銀川具備相當“可徜徉性”,南寧和烏魯木齊“可徜徉性”較低。這說明,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無處徜徉”的問題。

“無處徜徉”的鮮明感受同樣是“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的表征,其本質就是城市歷史文化空間的稀少或缺失。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認為,“每一文化都與廣延或空間有著一種深刻象征的、幾乎神秘的關系,它也要努力在廣延和空間中并通過廣延和空間來實現自身”[19]104。正如斯賓格勒所言,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必然也需要“廣延和空間來實現自身”。當相關真實的歷史“廣延和空間”消逝殆盡時,城市也就變成了“無處徜徉”之地。這又如一位作家所寫到的,“而今的都市已經沒有我們的徜徉之地。都市在膨脹,用白先勇先生在《游園驚夢》中的最后一句話說:都起了許多高樓。人被瘦骨嶙峋的鋼筋和張牙舞爪的水泥轟轟隆隆地驅逐,人像甘蔗一般地被公交車運來送去。這時代的大工地似已大得無邊無沿;然而于個人言,又顯得那么窄小,多少人多放本書就沒有了放筆的地方。”[20]29“無處徜徉”,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無法滿足,人的文化魂靈無處安放,人的詩性期待驟然成空,“精神危機”實際上由此降臨了。

(五)以“精神危機”為結果

“城市文化特色危機”表面上看是城市的危機,本質上是人的危機,是“人性”被“現代性”操控和摧殘后出現的“精神危機”。“現代性”所崇尚的技術理性、工具理性不僅直接戕害了人的文化詩性,還帶來“速度主義”和“復制主義”的盛行。“速度主義”快速建設了新城市,也快速破壞了城市傳統,還消解了“文化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復制主義”讓“雷同”成為城市建設的一種經典“修辭”,它消解了“原作”的唯一性和城市的傳統“特色”,讓城市文化特色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也快速消逝。城市建設對“現代性”的迷戀讓“今天”排擠和扼殺“昨天”,讓“現代性”空間掃蕩“傳統空間”。“傳統空間”的喪失讓人的精神家園“失魂落魄”“無處徜徉”。這一“精神危機”就是喪失文化傳統根脈后的孤寂和空虛、扁平與單調、茫然與無助。

“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文化傳統的精髓,是城市“文化有機體”[19]102的根系,是市民的精神歸屬與原鄉。“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即是城市文化被抽離了精髓,挖斷了根系,毀壞了原鄉。由此,城市文化變成斷裂的碎片和漂浮的廢墟,市民的精神變得“貧困化”和“荒漠化”。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不僅要經受世界性的全球化、工業化、現代化等因素帶來的顯著文化影響,更要經受快速城鎮化、西部大開發、土地財政、房地產經濟、GDP主義等中國特色建設發展模式帶來的文化影響。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建構了一個嶄新的現代城市世界,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物質財富,但另一方面又帶來消極影響。環境破壞就是消極影響的主要方面,不僅涉及人們注意較多的自然環境破壞,也涉及人們關注不夠的文化環境破壞。文化環境的破壞尤其集中于“城市文化特色”領域,“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所代表的“精神危機”便構成這種文化環境破壞的結果。

“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所代表的“精神危機”在相當程度上還與我國另外兩種國情相關。一是傳統農業社會精神傳統對城鎮新市民文化心理的影響。我國一直是農業大國,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民的市民化通常是嚴重滯后的。這就帶來“農民長期住在城市里”的文化現象,還有“一會兒鄉村,一會兒城市”的兩棲“候鳥人”現象。還未擺脫鄉村文化影響的“城市新市民”在對待城市歷史文化時,還來不及適應,還沒有準備好相應的素養和習慣。“城市新市民”雖然大部分時間生活于城市,但其精神原鄉還在鄉村,對城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還不夠強烈,城市文化傳承與保護意識也不強。在此背景下,以新市民為主體的城市往往既不能保護好老的城市文化特色,又很難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特色。新市民既不能從心理上快速認同城市文化,又不能在城市傳承屬于他們的鄉村文化,由此在精神上也陷入“無處徜徉”的危機之中。二是“舉國體制”帶來的文化負面影響。雖然整體上說來“舉國體制”是我國制度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它也有一定負面影響,尤其表現在文化方面。“中國的城市空間趨同還有自身獨特性因素,就是‘體制性趨同,即中國的城市在同樣的行政體制下,行政管理層的城市建設目標、建設行為、操作模式和評價體系趨同,總體上決定了中國城市空間生產的主流話語趨同。”[21]這樣一種舉國統一管理導致的“體制性趨同”一方面鍛造出強大的集體力量與共同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文化個性和差別。

“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籠罩下的城市文化經常以“偽文化”的面貌出現,這種“偽文化”通常是在“真文化”被糟蹋破壞后倉促重建的文化,是商業導向的文化,是骨子里頭逐利的文化。正如馮驥才所言,“被糟蹋的文化,反過來一定會糟蹋人的精神”[22]。劣幣淘汰良幣,“偽文化”經常淘汰“真文化”。當市民將那些同樣“千城一面”的仿古街區和仿古建筑當作“真文化”時,“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精神危機”的惡性循環。

總之,“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所代表的“精神危機”既包含“現代性”對人的“異化(Alienation)”,又包含現代性對文化傳統的“祛魅(Disenchantment)”,還包含現代復制主義造成的特色傳統的“靈暈(Aura)消逝”。“廢墟最終將成為現代性的最終特征。”[23]盡管這樣的概括有些危言聳聽,但對現代性的過度迷戀會造成精神的“廢墟化”是早已出現的事實。在我國城市,雖然建設者們都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為所在城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但這種“翻天覆地”也顛覆了文化特色和傳統,帶來了人的“精神危機”,我們需要汲取寶貴經驗,采取有效對策,積極預防和治理。

結 語

“千城一面”是廣大游客和市民對我國城市“文化特色危機”最現實的感受,被寄予城市文化特色厚望的民族地區中心城市也陷入不同程度的“文化特色危機”之中。我們一方面驚嘆和自豪于我國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面又為城市文化特色的破壞和消逝扼腕嘆息。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產生的關鍵原因涉及房地產經濟依賴癥、拆邏輯、政府相關工作滯后等三個方面。針對這三個關鍵原因,真正要減輕乃至去除“文化特色危機”,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改善政府工作效能,讓文化為經濟賦能,讓特色為經濟添彩。我國民族地區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機”其主要癥候表現為,以歷史文化景觀消逝為開端,以“全現代城市”為高潮,以“千城一面”為表征,以“無處徜徉”為感受,以“精神危機”為結果。本研究之所以如此總結,是基于親臨許多城市的大量實地調研和沉浸式體驗,是將危機視作一種“城市病”來總結這一病癥的主要進程特點及癥狀表現。明白了這些主要癥候,我們就能更好在民族地區中心城市的社會治理和文化治理工作中對癥下藥,有序治理,有效治理,將每一癥候減輕直至消除。

參考文獻:

[1]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面向生態文明的資源管理轉型: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2014[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

[2] 南寧大小事.南寧2019年賣地收入暴漲640%,進入全國前20強城市排行榜[EB/OL].(2020-04-16).https://www.sohu.com/a/307428372_394158.

[3] 券商中國.2018中國賣了多少地?七個城市突破千億元,杭州賣地收入最高[EB/OL].(2020-04-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932279538184876&wfr=spider&for=pc.

[4] 牛刀.債務海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 張松.土地財政,致文化遺產遭到“建設性破壞”[N].中國文化報,2013-02-21(007).

[6] 陳忠.城市異化與空間拜物教——城市哲學與城市批評史視角的探討[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3).

[7] 倪鵬飛.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6-2017[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7.

[8] 馮驥才.警惕自我糟蹋文化[J].共產黨員,2016(11).

[9] 張永理.公共危機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0] 黃殿祺.保護城市文化遺產,避免建設性的破壞[J].民主,2003(8).

[11] 劉根生.不要“樂呵呵地破壞民族文化”[J].瞭望新聞周刊,2003(32).

[12] 吳偉.城市風貌學引論[C]//城市特色研究與城市風貌規劃: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城市特色學術委員會2007年論文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13] 桑春.新型城鎮化思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

[14] 阮儀三.遺珠拾粹: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踏察(一)[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8.

[15] 王繼紅,李嘉.王繼紅李嘉建筑創作與文化實驗[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

[16] 錦璐.絢麗之下,沉靜之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17] 張紅櫻,張詩雨.國外城市治理變革與經驗[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

[18] 孫俊橋.城市建筑藝術的新文脈主義走向[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19] [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全譯本第1卷:形式與現實[M].吳瓊,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20] 陸幸生.無處徜徉[C]//白燁,雷達.無處徜徉.北京: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

[21] 劉曉平.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趨同與特色塑造[J].建筑學報,2013(6).

[22] 馮驥才.警惕自我糟蹋文化[J].中國民族博覽,2016(1).

[23] 胡大平.空間的廢墟化與歷史之蝕——現代性矛盾與速度[J].文化研究,2010(1).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RISIS” IN CENTRAL CITIES OF ETHNIC AREAS: KEY CAUSES AND MAIN SYMPTOMS

Zhang Jingwu

Abstract:"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risis" refers to the crisi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akening and even disappearing.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risis" caused by "similar face of thousand cities" is staging in China's cities, and even the central cities of ethnic areas cannot escape this destiny. The key cause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risis" in central cities of ethnic regions in China have involved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at is, the economic dependence on real estate, the logic of demolition, and the lagging-behind of governments relevant work. The main symptom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risis" have presented as the beginning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he climax of "all modern citi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imilar face of thousand cities", the feeling of "nowhere to roam", and the result of "spiritual crisis".

Keywords:Central cities of ethnic area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risis; similar face of thousand cities; spiritual crisis

〔責任編輯:李 妍〕

猜你喜歡
民族地區
四川民族地區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研究
如何促進提升民族地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連片貧困地區高校電子信息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8:44
“中國夢”在民族地區醫德教育中的現實意義初探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29:30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單片機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6:26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视频免|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欧美中日韩在线| 国产网站黄|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一区色|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91视频青青草|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国产迷奸在线看| 欧美精品成人|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视频大全|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2021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久久公开视频|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中国精品久久| 熟女日韩精品2区|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自在线播放| 色综合狠狠操|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av色爱 天堂网| 91九色国产porny| 国产va在线观看|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第一页亚洲|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久久久黄色片|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麻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xxx|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91小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