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芳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及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滲透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一)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眼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包含著歷史文化知識,還有地理知識、語言知識、傳統美德,包含著幾千年來的風土人情,流傳著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學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對中華民族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習中可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一些特殊的傳統節日以及民族風俗融入其中,能夠讓學生更加感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三)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一些外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魅力所在,受到我國傳統道德精神的熏陶,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上要找準時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導入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其愛上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收獲良好品質。當然也要了解學生的情況,研究當代小學生的思想特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自身理解能力,以此來轉變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緊密連接,也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接觸到語文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真實情境融入感,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為切入點,創設真實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出塞》時,教師可以播放古代戰爭的場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殘酷無情和百姓的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在渲染好的氛圍中促進學生快速進入狀態,感受詩人的感情。
(二)深挖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拓展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需要教師進行深挖,并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將其熟悉的內容加入其中,進一步將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這樣能讓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全面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比如,在講《大禹治水》時,還可以加入其他的神話故事,如《精衛填海》《后羿射日》等,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白話版的《山海經》,這樣的白話文可能更貼近學生生活,利于理解。
(三)創新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現在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若學生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學習成效便甚微,這就需要教師巧用教學手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時,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傣族人民潑水節的場面,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讓學生談談他們眼中的潑水節是什么樣子的,在課堂討論中認識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四)豐富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激發學習熱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多種多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突破課堂的束縛,帶領學生走出去,充分利用課內、課外的時間,將傳統文化教育豐富起來。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還可以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古詩詞朗誦比賽、制作傳統手工和美食、制作手抄報等。
三、結語
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努力。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詳細解讀教材與文本內容,深挖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構建精彩的語文課堂,幫助學生認識一個全新的語文世界,徜徉于語文學習的海洋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房殊.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8(11):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