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摘 要:繪畫能夠陶冶情操,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培養孩子的文化素養。繪畫課是小學美術教育中應用最多的方式。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速度較快,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審美能力提高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普通的漫畫、簡筆畫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對藝術的需求,孩子更需要從生活中發現美術、欣賞美術。小學美術教育旨在培養孩子發現美、觀察美,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而不是將孩子培育成畫家。采用“隨手畫”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留意生活中的美,培養孩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教育;美術教育;隨手畫;應用分析
涂涂畫畫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在涂抹的過程中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情,宣泄嘴巴說不出來的情感。孩子所畫的畫在技巧與結構上也許有些欠缺,在大人眼里不過是一堆凌亂的線條,但是充滿了靈氣與童真。如果教師僅僅從工匠的角度去評判孩子的畫或是用大人的審美和見解,將“技巧”“畫法”等束縛強行套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喪失對畫畫的興趣。采用“隨手畫”這一課堂教學方式可以鼓勵孩子釋放天性,使他們將自己對周圍環境的看法、想法大膽表達出來,手、眼、腦并用,既有利于情感表達,又有助于大腦開發。本文就“隨手畫”在美術課中的應用現狀以及具體建議進行簡要分析。
一、“隨手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不少小學美術教師存在對“隨手畫”教學方法的理解偏差。許多教師接受的職業美術教育,對于技巧和方法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在進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時對技巧的傳授更為注重,如“近大遠小”的透視方法,通過線條勾勒表達虛實關系等。這使學校開始在美術課堂上普及“隨手畫”的概念時給很多老師一種錯誤印象——認為只要不傳授畫畫技法,讓學生隨便亂畫便是“隨手畫”,這顯然有失偏頗。“隨手畫”作為一種美術教學方式,雖說其目的在于讓孩子更為自由地表達自己,培養孩子善于觀察生活的特性,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要以正確的美術功底作為支撐。要讓學生知道基本美術常識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想象或是對周圍景物的看法以及感情色彩。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隨便”“亂涂亂畫”,就失去在小學教育中普及“隨手畫”教學方法的意義。此外,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有許多學生對“隨手畫”的概念意識模糊,以前的美術教學課堂是老師教授什么技法學生就照學照搬,讓畫什么就畫什么。在普及“隨手畫”教學方法之后,教師在進行基本的技法傳授之后便不再對畫畫題材內容作限制,這使許多學生有些迷茫,不知道應該畫什么,最后草草畫幾筆了事。
二、職業競賽視角下課堂教學與團隊培訓方法策略建議
(一)校方應該更加重視美術教育,加大支持力度
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家長對孩子文化課的成績更為關心,對于小學中普遍存在的文化課占體育課、美術課的現象,許多家長不僅不反對,反而表示支持。除此之外,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也更傾向于文化課。即便是小學美術教育也需要多媒體畫室,讓學生對光影、遠近、結構以及色彩變化有更直觀的了解,但實際上很多學校并沒有配置多媒體美術教室,或閑置不用、束之高閣。小學是學生心智成長最快速的時期,這時期學生對于美的需求是超前的,也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黃金時期,校方應該更加支持美術教育的開展。
(二)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鼓勵孩子進行情感表達
繪畫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問,在教授其他科目的同時也可以進行“隨手畫”的教學,將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使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美術的存在。例如,在對語文課本中《天 地 人》這一節課進行課堂授課時,教師可以在保障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拿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在紙上描繪出自己心間的“天地人”;在講解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時,可以讓孩子拿出畫筆描繪出心中對楓葉林美景的見解,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有助于鍛煉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對孩子的畫作賞析,家長和老師也能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個大致的了解。
總之,“隨手畫”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任重而道遠,小學美術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但是要適當引導孩子進行想象,如果只是讓孩子坐在座位上天馬行空地去想,變成閉門造車。要真正促使孩子留心生活、熱愛生活,從最細微之處觀察生活并發現生活中的美。要引導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畫筆來代替自己的嘴巴,訴說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描繪自己眼中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陳曉梅.“隨手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才智,2019(36):178-179,190.
[2]孫彩云.隨手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12):162-163.
[3]王小榮.“隨手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小學生(下旬刊),2019(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