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常娟
摘 要:語文作為三大主要學科之一的學科,最終需要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檢驗教學效果,因此大部分的學校和老師都是將提高小學生語文成績為目標進行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小學語文中能力的提升對學生語文學習起著很大的幫助,因此老師要根據現階段學生的特點,改變教學的模式,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課堂。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通過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從老師那里獲得一定限度的知識,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后,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知識、思考問題,比通過老師上課的教學來得更快、更深刻。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進行了探究。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老師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重復朗讀后,對于需要背誦的文章或者片段,往往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了就行,能夠很好地應付以后的考試,這種教學就被認為是成功的。其實往往如此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不對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慢慢地就變為一種應付,其能力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老師也只是一個將知識從書本傳播到學生大腦的媒介,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學習的效率變得非常低下。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的途徑和策略
1.重視閱讀積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語文作文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學生課內和課外的積累,沒有閱讀的積累,學生在寫作文時就沒有內容可寫,所以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對每一篇文章的講解首先要注重在閱讀上,老師作為學生閱讀學習中的領導者,加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寫作水平是老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朗讀,感受整篇文章給自己帶來的愉悅之感,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老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字表達的魅力,讓學生由衷地喜歡上閱讀,以此提高學生在寫作素材上的積累。
2.提高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中老師似乎是課堂的唯一參與者,要帶動學生完全加入課堂中來,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前自己在教材中尋找相關問題的答案,或者通過他們自己的理解回答相應的問題。這是因為,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對書本上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當老師教課的時候,學生時常會聽得云里霧里,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就不是那么理想。因此,老師在課前要布置學生提前預習書本知識的任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某一個章節建立一個初步的知識框架結構,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就能很容易跟上老師的節奏,并且自己已經預習過一遍,在聽講解時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對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點可以著重聽老師的解釋,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3.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每個學生對語文學習中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人物的看法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想法,所以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尊重他們每個人的想法。例如,《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后,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看法一定會有很多的不同,有些學生認為他樸實,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文章更多地是展現少年閏土見多識廣、聰明機靈的性格特點,學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生活環境、個性、思想觀念等因素,在對待相同事物上往往存在不一樣的看法。老師要積極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總是隨大流,因為這樣的學習沒有任何的創新性可言。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老師要就當前教學的主要任務,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著重去培養學生的能力,不斷改變教學方式,積極引導每個學生投入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通過重視閱讀積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鴿.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5):79-80.
[2]蘇倩.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5):101-102.
[3]曹金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21(12):23-24.
[4]薛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4):59-60.
[5]張義文.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