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數學相較于語文等感性科目來說較為特殊,具有專門的數學語言表達體系,如符號語言、圖形表達等。符號意識是小學數學著重培養的意識能力,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要求,對學生數學思維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符號意識
新課標提出小學教育應該加強以品格和能力為關鍵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思維具體的培養方向有符號意識、空間概念、幾何分析、模型建立等。符號意識和符號語言是數學學科的必備能力,在小學階段就應該進行逐漸深入的培養,幫助學生培養數學符號意識,從而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一、符號意識概述
符號意識可以拆分為兩部分,一是符號。符號即是數學表達的語言,是一種方便數字、圖形或者概念表達的工具。符號的種類很多,如數量、運算、關系、排列組合符號等,每一個符號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數學運用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二是意識,是一種在日積月累和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自覺運用和理解。符號意識即是對數學符號的自覺把握,是對符號內涵的深刻理解以及熟練運用。這對數學學科來說,能夠極大地簡化數學分析的過程,將數學表達清晰化和簡潔化。同時,利用符號意識能極大地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增強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因此,符號意識的培養和建立對數學學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階段,應該加強對學生符號意識的熏陶和培養,讓學生逐步融入數學世界,探索數理知識的奧秘。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符號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情境,引入符號
小學生剛接觸符號,對符號的概念和作用還較為陌生,因此需要用一種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方式,如創設情境,來引入符號的知識。數學情境的創設要與生活實際、要與符號的實際含義相聯系,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接受符號的知識。如在學習“線與角”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觀察角的特征,思考如何用文字或者圖案來表示一個角。之后,教師再適當引入∠的符號,讓學生理解這一個端點兩條射線組成的抽象的角的符號。通過聯想與生動形象的解讀,學生對于角的符號印象會深刻很多。當初步認識符號后,就要引導學生理解符號的語義,即在具體的語言語境中理解它的含義,如“∠A、∠B、∠C中哪一個角最大”,這時就要具體理解∠與英文字母ABC所代表的角度,進而分析它們的大小,這也是數學符號意識的具體認知過程。
(二)實踐運用,理解符號
當對符號有了初步認知之后,就要通過具體的數學案例來進一步加強對符號的運用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符號的運用會從陌生到自覺,在具體的問題中也能夠運用符號進行簡潔的表達,從而加深自身對符號的運用和感知。如在“圓”的學習中,首先學生要理解圓的幾個概念,如圓心、半徑、直徑,以及它們的符號表達O、r、d。同時認識到半徑與直徑的關系,用簡單的符號語言表達d=2r。再深入一點,學生會學習到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同樣是用符號表達C=πd=2πr。在這個公式中,學生會學習到周長的符號C,圓周率π以及周長與半徑、直徑的關系。在具體的實踐問題中,題目會給出一個圓的圖案,或者直接用符號表示,如“已知r=5,π=3.14,求圓的周長”。在這些實踐題目中,學生首先要將符號與所代表的意義相對應,其次再思考背后的關系、公式,最后再帶入數字進行運算,得出答案。這樣一個運用的過程,是在鍛煉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同時在大量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對符號的認識和理解,在下一次的解題中,見到相應的符號就能想起對應的含義,這也就說明學生掌握了符號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符號
意識。
(三)深化挖掘,建立符號體系
數學符號是一個廣泛的大類,其中包含的種類很多,在小學數學階段接觸到的符號也很多,需要學生進行細心的分類和記憶。因此,學生需要深入挖掘符號的含義,將各種符號進行歸類,建立相應的符號體系。這樣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能夠迅速地理解題目的含義,從而加快分析和思考的過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級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符號掌握,如一年級0~9的數字符號、關系符號>、<、=,以及簡單的運算符號等。到了六年級,學生應該掌握之前所有的符號,如單位符號“km2”、集合符號“{}”、性質符號“%”等。這些符號有時能從外觀上直接理解含義,有時需要結合語義進行理解,因此需要學生建立符號體系,將這些符號一一進行整理歸類和對應。這樣一個過程也是符號化的過程,即數學符號意識的培養過程。
參考文獻:
[1]朱林巧.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培養的策略[J].新智慧,2020,4(34):121-122.
[2]殷嫻.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培養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4(5):198-199.
[3]覃剛.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符號意識培養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0,4(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