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軍
摘 要: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重要學科之一,不僅教授學生知識及學習方法,還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有所重視。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進行探索及改革,構建更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引導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教學課堂活動中,增強學習積極性,保證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其今后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能力;培養策略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手段應不斷優化及完善,運用多種創新型教學方式對教學進行大膽改革及創新,重視學生內心實際需求及個性發展規律,使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得到落實,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具高效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大程度強化學習成效,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進而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
一、借助生活化教學,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生活化教學是語文創新型教學形式的一種,該教學形式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銜接,讓學生在其熟知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學習,將學生的好奇心及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促進其自主學習的深入,并對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有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落花生》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相銜接,看看誰知道生活中是如何種花生和收花生的。這時學生便開始相互探討,有的學生說:“我和爸爸、媽媽去農村的爺爺家,看見爺爺在種花生時先將花生的殼剝去,再用鋤頭翻地,在地上挖坑,最后把花生埋到坑里再澆上水,待花生成熟時,再把它們挖出來。”還有的學生說了一些在種花生時發生的有趣的故事等。在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課堂氛圍被推向高潮,對所學內容也產生了極大興趣,在討論與探究中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對花生的價值也有所了解,對文中父親所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有了更深層的思考。此種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文中所蘊藏人生哲理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升自主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行分析、獨立思考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使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讓其自主學習效率有所提高。教師在開展自主學習時,可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納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用具有趣味性的視頻及圖片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在多媒體情境的渲染下,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受,并對所學內容展開深入的分析及思考。與所創設的情境相結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具高效性。由此可見,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更為輕松,從而對課文中的語言描寫有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獵人海力布》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將與該課文有關的動畫故事播放給學生觀看,使其對所學課文內容有大致了解,然后再把所創設的多媒體情境與該文內容進行銜接,分析課文中獵人海布力救白蛇與鄉親的過程,對文中人物的描寫進行探究,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海利布樂于助人、舍己救人的優秀品質。當學生對通篇文章有精準掌握后,教師可讓其根據多媒體播放的圖片對故事內容進行復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深刻教育,以此增進其自主學習能力。
三、借助合作學習,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累積的,在此過程中,自行學習活動起到了重要作用,能讓學生通過自行思考對所學內容有大致了解。在日常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利用舊知識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將新知識與舊知識有機融合,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為使學生自主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可借助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獨到見解,并在多重思維相互交替下進行討論交流,使其思維能夠得到良好的發散,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借助合作學習讓學生展開對所學內容的交流討論。“通過對全文的了解,請同學們說一說圓明園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對圓明園的建筑風格及歷史有大致了解。通過該種教學方法,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其家國情懷及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總而言之,通過教學實踐不難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成為當今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任務之一。教師應加強對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及探索,鼓勵學生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形式,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使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高效。
參考文獻:
陳海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4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