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輝 李雪妍
摘 要:游戲的學習方式是最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也是他們最喜歡的。因此,數學特色活動一直都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聚焦學科關鍵能力,開展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的特色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思、思中悟,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自主學習;思維品質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指的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涉及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所必備的方法、技能、數學思想、學習能力、價值觀等,從多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穩步發展,并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日后的學科學習夯實基礎,促使學生提早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聚焦學科關鍵能力,將益智玩具七巧板、魔方、五子棋等作為學生樂學數學的“介質”,設計層次明晰、系列完整、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的數學特色活動,多角度認識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做、玩、學、思、悟的過程中,提升數學綜合素養,提高思維能力和增強創新意識。
一、通過游戲幫助學生的思維從形象自然過渡到抽象
以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為主,開展“神奇三角插”“數學科幻畫”“魅力七巧板”“智力七巧板”和“溜玩魔方,樂學數學”活動,發展空間觀念、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如“智力七巧板”,它雖然只是由七塊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板組成,但是巧妙地應用排列組合和線性規劃原理,可以拼排出兩千多種形象、生動、活潑的圖案,還可以用多副七巧板創建出無數自然景觀、體育活動、寓言故事、古詩情景等。學生通過拼搭智力七巧板,感受到組合圖形的無窮奧妙,領悟到智力七巧板帶來的無窮樂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通過數學思維、空間結構、色彩搭配和靈巧動手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的思維從形象自然過渡到抽象。
二、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
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力為主,開展“‘棋樂無窮五子棋”“華容道”和“魅力九連環”活動,發展推理能力。在快速的動手操作中,學生的左、右手得到協調發展,左、右腦潛能得到開發,在觀察、分析、推理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培養。如“魅力九連環”,作為中國傳統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它的解法具有極強的挑戰性、規律性、趣味性和邏輯性。玩九連環既練腦又練手,有助于磨煉學生的抗逆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訓練學生的創造力。
三、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通過一系列特色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日后發展以及持續性進步具有促進作用,讓學生從不同方位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首先,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豐富多樣的數學特色活動,能夠以“做中玩,玩中學,學中思”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內驅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從單調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其次,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一般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多地以數學知識學習為主,形式單一,內容抽象,評價的維度具有片面性,但通過數學特色活動的實施,借助具體的益智玩具讓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更具有抓手,達到從多維度、全方位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豐盈學生的高階思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素養。最后,豐富了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當前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的認識還停留在教材中,主動探究的欲望不是很強烈,無法真正感知數學的魅力,而我們的特色活動能夠真正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主動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更進一步,感受數學的神奇與美妙。
教師要構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的數學特色活動,在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拓展,在學生興趣培養的基礎上關注學習潛能與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創造良好的數學人文環境,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讓學生體驗學習成長的快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發展和提升,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最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魏俊晨.知趣共生:當數學遇上“游戲”:談小學數學游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