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 要:如何更好地發揮好幼兒園、家長雙主體的地位,形成家園合力,從“轉變共育理念,明晰兒童本位”“強化制度建設,樹立共育意識”“創新共育平臺,確保共育質量”“培養師資隊伍,提升共育能力”四方面分享了新時期家園共育的實踐探索,以期為幼教同仁家長工作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新時期;家園共育;原則;舉措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中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當前,家長進園參與園所活動的頻率受到限制,家園共育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家園共育模式已不適應新時期家長、幼兒園雙向溝通、協作的需求。為此,家園共育要想發揮好幼兒園、家長雙主體的地位,形成家園合力,必然要創新舉措。
舉措一:轉變共育理念,明晰兒童本位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教基〔2021〕4號)指出,要改變過度重視知識準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規范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合理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做好科學銜接。而傳統教育影響下,家長過分重視孩子知識學習。“超齡教育”只是一味迎合家長,皆因異化功利價值觀在作祟。然而,幼兒是獨立存在的生命個體,幼兒園、家長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和身心發展規律,給予幼兒適宜的愛與教育。科學的家園共育,務必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從“兒童本位論”出發,重視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的適宜性,促進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舉措二:強化制度建設,樹立共育意識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了幼兒教師的權力和義務,是幼兒教師的行為規范,更是幼兒園規章制度的細化管理,使教師能各司其職。可見分明的權力和義務劃分對個體的工作效率及整體的和諧運作都具有必不可少的平衡調節作用。由此,幼兒園建立明晰的、適宜的《幼兒園家長工作制度》,將行之有效的家長工作舉措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化,破舊立新,有利于開拓家園工作新局面。《幼兒園家長工作制度》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細化為《幼兒園家訪工作制度》《幼兒園家長委員會運行機制》《幼兒園家長學校運行機制》等。以上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是保證家園共育長期、穩定、高效開展下去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
舉措三:創新共育平臺,確保共育質量
互聯網的普及,使家長獲取育兒知識的途徑變得更加多元。對于孩子成長的期望值也在不斷提高,繼而對家園溝通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當前,幼兒園可借助信息化平臺來拓寬家園共育渠道。在長期的家長工作摸索中,經反復實踐、篩選,下列媒介可以更好地搭建家園共育平臺。召開會議,可用釘釘平臺、微信、QQ視頻等;傳播育兒理念,可用幼教三六五、家長空間、智慧樹等;雙向即時溝通可用微信、MSN等;資料收集可用騰訊文檔、WPS文檔、問卷星等。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安全又便捷,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園工作的透明度,密切家園溝通頻率,更能增加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參與感,提升家園融洽程度。此外,視頻號、公眾號、美篇、網站等媒體的運用,也可成為幼兒園對外宣傳的窗口。
舉措四:培養師資隊伍,提升共育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本著為家長服務的原則,努力尋求自己的專業成長道路,面對家長提出的層出不窮的問題,要做到尊重接納、理解包容、溝通指導,這勢必是對教師家園共育能力的一大挑戰。然而,隨著新幼兒園的擴建,新招聘教師逐年遞增,新教師家園工作能力與家長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矛盾越來越激烈,師資隊伍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務實高效的培訓,這就要求新教師通過培訓盡快提高能力,豐富經驗。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建立線上研訓資源庫,人人都是資源搜集人,個個都是資源共享家。大家廣泛搜羅家園共育方面的線上學習資源,實時推薦鏈接至教師群,由錄屏小分隊成員精心錄屏,并上傳資源庫,供大家自由選擇時間,學習資源武裝頭腦,為己所用。新教師在積極參與培訓及內化反思的基礎上,在家園共育實踐中不斷磨合,會不斷歷練專業素養,提升家園共育能力。
綜上所述,新時期,新挑戰,新機遇,新發展。信息技術對家園共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賦予了更多便利。幼兒教師要巧妙借助信息技術,夯實家園工作底蘊,引導家長積極投身家園共育,形成家園合力,開啟高質量家園共育的新征程。
參考文獻:
蔣國英.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推進策略[J].名師在線,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