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梅
摘要:小學語文不僅是對學生的文化知識進行啟蒙,更是用來培育學生的精神品德與道德素養的重要課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都很容易,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目標就不單單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更多地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感恩教育積極的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將知識與感恩教育相結合,科學的、正確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感恩教育;課堂滲透
前言: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匱乏,是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扛起這面“大旗”,搞好德育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在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健全的思想觀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將感恩教育融入課堂知識,構建豐富多彩的德育語文課堂。本文就當前的小學生現狀和感恩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探究。
一、素質教育融入語文課堂的現狀
(一)教師以文化教學為主
在應試教育體系下,教師通常以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為主,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德育和素質教育,這樣雖然可以促使學生系統的學習文化知識,但是對于學生樹立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念都沒有很大的幫助。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灌輸感恩文化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當以教授為輔,以育人為主,將課堂知識與德育教育合理的融合,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念,著重培養其感恩文化培養有助于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二)學生對于感恩教育的不重視
大部分小學生提到感恩都只停留在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階段,對于有助社會發展的人才都沒有太多的認識[1]。比如提到袁隆平,大部分學生只知道他是“水稻之父”,但是對于中國出初期的水稻業文化和袁隆平為中國水稻業發展所做的努力都不甚清楚,這就是小學教師課堂教育的事物,教師再講《袁隆平》這節課時應當著重講述當時的中國農業的狀況,人們以溫飽為發展目標,隨著袁隆平和一切為祖國水稻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偉人們的不懈努力,國人如今終于可以將糧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這背后不僅僅是他們的汗水,更多的是他們數以萬計夜晚所做出的努力,這些人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感恩,需要銘記的。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感恩教育內容
(一)教材中的感恩教育
學生學習感恩文化的主要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家庭文化的灌輸,另一個就是教師的課堂上的教學,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不同,但是他們獲得課堂知識的途徑大多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材當中有大部分內容是向學生滲透感恩文化的。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講的就是國恨,是戰爭時期戰士們為新中國成立而做出的犧牲,他們為了新中國成立而流的血,教師在講授此類文章的時候就要積極向學生滲透感恩文化,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為我們后代所做的努力。教材中遇到感恩文化滲透的內容時,教師要將學生和自身充分帶入到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講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的同時提升文化品質。
(二)生活中的感恩教育
知識與生活是離不開的,所以教師講授知識也是幫助學生感受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感恩的事物。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著無數文人為之傾訴衷腸,大自然給人美德與享受,日月經無,江河行也,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美麗的自然風光讓我們陶醉[2]。比如大自然的饋贈,教師在講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時,就要引導學生懂得感恩大自然。學生在生活中隨處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那就要懂得感恩,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不隨手扔垃圾,不隨便摘花和樹葉等等,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都是感恩大自然的表現。
三、將感恩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增加課堂活動,滲透感恩教育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文化課程的基礎,也是其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不能單純的一文化輸出為主,而是要積極講德育教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課程文化的同時樹立其正確的“三觀”,教師要在課堂中適當的增加相應的課堂活動,積極滲透感恩教育。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的哲學道理,并將其與所學習的知識相結合,既做到教書,也要做到育人[3]。
(二)增加課后實踐,滲透感恩教育
除課堂教學以外,學生的課后實踐也很重要。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人看到的就是父母,他們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努力奮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吃穿不愁,教師就要教會學生,父母是其最大的恩人[3]。古人的文化《三字經》《弟子規》當中都在指導學生孝順父母,感恩父母,那么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傳授感恩文化,比如在父親節、母親節可以和學生一起做一些小禮物,或者寫一封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讓學生為父母做一件事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教師將生活中的感恩文化與課堂知識相結合,增加相應的課后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表達情感,懂得感恩父母。
結論:綜上所述,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的滲透是新課改的實行標準,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滲透相應的感恩文化就是對學生最好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教會學生感恩先輩、感恩偉人、感恩大自然、感恩教師、感恩父母,感恩一些對我們有貢獻、有幫助的人和事物,是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所以語文教師要將感恩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為社會培養綜合能力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進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1(04):183-184.
[2]張海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0):48-49.
[3]劉澤惠.德育思想在小學語文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分析[J].才智,2020(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