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麗 景立新
【摘 要】空間觀念是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數學教育教學的重難點。本文對小學生空間觀念進行維度劃分,借助系統的益智游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其與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圖形與幾何部分內容有機結合,二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合力提升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學習實效。
【關鍵詞】益智游戲課程 空間觀念 小學數學 傳統文化
基于數學教材內容梳理和數學課標的深度解讀,結合小學生空間認知特點,本研究將小學生空間觀念分為:組合能力、圖形變換能力、方位能力、推理能力四部分,并進一步明確每部分內容具體的維度,進行了具體子維度的劃分(見圖1)。
如何結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在圖形方面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呢?益智游戲課程通過挖掘傳統益智器具與數學教材在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方面的契合點,以傳統益智器具為載體,在動手動腦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益智游戲課程的育人目標
1. 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指向核心素養
益智游戲課程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實效,真正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積蓄能量。學生能夠在實踐創新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科學精神。
2. 創新數學教學內容,提升空間觀念
益智游戲課程對傳統空間類益智游戲進行系統化、科學化開發,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挖掘其中的數學思維價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愛國情懷
對傳統的經典益智器具進行創新性的開發,了解傳統益智器具的歷史和發展,體味傳統益智游戲中蘊含的智慧和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認同感。
4. 對標學校育人目標,注重和諧發展
學校整體育人目標為和諧教育,并構建了“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知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育人體系,而益智游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能有效踐行學校整體育人目標,培養學生自主、交往、表達、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和諧發展。
二、益智游戲課程與數學教材的有效銜接
益智游戲課程以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教材為基礎,以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為目標,以中華傳統益智游戲為載體,通過探索游戲的玩法及原理,將空間觀念的培養層次化、直觀化。課程精選經典益智游戲,按照能力訓練類型、游戲類別、難度層次等方面分類整合,進行系統編排。
益智游戲課程內容涵蓋一至六年級,雖然授課形式和學生探究內容與傳統的數學課堂截然不同,但卻和數學教材異曲同工,落腳點都是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
表1呈現了以空間觀念培養為出發點,在數學教材內容對應下益智游戲課程內容的設置,主要以一、三、五年級為例來進行說明。
三、益智游戲課程的具體實施
課程實施對象為全校學生,教師按照年級授課,學生在學完相應的教材內容后,接著學習對應的益智游戲課程內容。每兩周1次課,每學期10課時,每個年級共20課時。表2以五年級為例,從主題的內容概述、設計意圖、與教材具體的知識銜接和空間觀念培養維度來說明益智游戲課程的具體實施情況。
為更好地實施益智游戲課程,授課教師需親身體驗益智器具,對游戲難點進行預判,了解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并確定突破口;深挖游戲的數學本質,找出它與課內教材的對接點;集體研討制定教學設計,團隊磨課,調整教學設計;通過學區聯合教研、對話專家等形式為廣大教師搭建交流、研討平臺,每學期至少做兩節區級益智游戲研究課,不斷優化益智游戲課程的實施。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與益智游戲有機結合,借助益智游戲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比如,學生在“周長”學習中存在概念不清的情況,教師將七巧板用在探究新知環節,引導學生在拼擺七巧板的過程中不斷觀察、探究,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在進行“面積”這一知識點的整理提升時,教師將七巧板用在拓展環節,借助七巧板的拼擺,幫助學生理解圖形形狀改變但面積并沒有發生改變的知識點,以此改進和提升課內學習效果。
四、益智游戲課程的實施效果
1. 轉變教師角色,由課程實施者到課程的開發者
在益智游戲系列課程的研發中,教師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編排特點把握得更加精準,真正明確了圖形與幾何部分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哪一維度或者哪幾個維度。益智游戲課程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培養了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把教師由課程的被動實施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反思者。教師真正參與到課程開發、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反思評價中,提高了研究能力。
2. 形成“三試三調”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時間與空間
益智游戲的課堂不同于傳統的數學課堂,它突出了自主探究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總結出“三試三調”的教學模式(見圖2),把學生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究的時間與空間,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第一次嘗試指學生自我初步觀察和了解器具的特點,初步嘗試體驗;第一次調整指生生之間交流初步的發現和困難點。第二次嘗試指利用已有經驗,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第二次調整指集體交流深層次的發現和體驗,調整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和方法。第三次嘗試指學生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次嘗試,積累活動經驗;第三次調整指反思整個探究過程,總結成功的經驗、失敗的原因,并引發新思考。在這樣循序漸進、學生不斷調整和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內在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激發。
3. 提升學生學習實效,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
益智游戲課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學生。經過系統的訓練,學生提高了自信心,開始挑戰慣性思維,培養創新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均獲得了提升。學生不再僅僅被動地接受知識,開始變得會思考、會動手、會表達、會研究。
為了解學生益智游戲課程學習的實效,我們對史家小學六年級2班和五年級2班共73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97%的學生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益智游戲課程,認為益智游戲課程非常有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緊張的學習狀態,還可以開闊視野、拓展思維。45%的學生認為益智游戲課程對他們的數學學習非常有幫助,50%的同學認為部分內容有幫助。
益智游戲課程與數學課程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在實踐教學中受到了師生的高度肯定,為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在后續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根據師生的反饋,總結經驗,不斷積累益智游戲與小學數學課程有機融合的實踐案例。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量化益智游戲課程的實施效果,不斷改進和完善課程的設置,進而能夠在北京市小學教育系統中開展資源、成果共享,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受益。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