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玲
摘 要:根據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部門也在與時俱進,小學數學科目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游戲化教學是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形成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可以很好的促進課堂教學方法多元化,進一步增加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不再是處于被動的地位來接受學習,而是經過在游戲當中可以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問題并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因為游戲化教學有超強的趣味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所以,應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力宣傳并應用游戲化教學方法。文章首先講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其次講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游戲化教學方法的意義,最后提出了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一、 引言
小學時期的學生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事物認知能力非常薄弱,因此他們在吸收數學科目的知識時,一旦遇見邏輯思維比較強的知識時就會沒有辦法適應,這就間接導致小學數學知識與其他科目知識相比較學習難度要大。再加上年級不斷上升,知識復雜性也越來越高,怎樣幫助小學生打好數學知識的基礎,值得每一位數學教師考慮,因為這不止關系到數學科目的成績好壞,更加能夠影響到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的重點,經過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探究,發現游戲化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以此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提升教學效率。
二、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一)數學科目自身存在一定的難度
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有很多的小學生與教師反饋學習數學知識很難的現象,并認為數學知識很難真正的掌握與理解。數學科目當中具備許許多多的定理、公式以及運算方法,這些關鍵點都需要小學生完全吸收,對于那些應用性比較強的題目還需要學生可以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一點是數學科目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另一點是小學生的年齡以及真實經歷存在約束與限制,這兩點問題都同時發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直接就導致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難度比較大。
(二)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約束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都會受到思維約束,應用的教學方法也過于傳統、枯燥,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負責在臺下記錄,這樣傳統的教學方法非常不利于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此同時,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感受到味同嚼蠟的現象,與此同時也很難將學習到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學生的引路人,必須嚴重意識到這個現象,否則很難提升小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因為小學生的年級比較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就導致他們對一些新鮮的事物認知有很大的需求,當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非常容易約束到小學生,促使他們在課堂當中產生一種焦躁不安的狀態,經常在課堂上做一些小動作,小學生的這種現象時常讓數學教師困惑不解。在課堂當中不會積極、主動的融入學習當中,課下更是難以進行自主學習,因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薄弱,數學教師又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強制性的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非常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游戲化教學方法的意義
(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過去的教學方法有著一定的實踐經驗,大部分教師都會認為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雖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速度。但是教學結果以及教學過程都是小學生無法接受的,最后獲得的只有數學教師的教學速度,并不是教學效率獲得很大的提升。而游戲化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游戲化教學可以將一些具有關聯性的知識有效融合到游戲當中,促使小學生在做游戲的時候,順其自然的進行聯想,并主動的去理解知識架構,這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做不到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才可以真正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游戲化教學模式更加符合當下學生的心理需求
游戲化教學模式是貼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的新型教學思路。根據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擁有優良的技能,而學習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在這種情況的熏陶下,促使學生從小就面臨著這樣的壓力。他們的時間也全部都投入了學習當中,因此天性就會受到壓迫,沒有了做游戲的機會,獨生子女更是容易產生這樣的現象。所以在數學課堂當中有效的應用游戲化教學可以獲得學生的喜愛,小學生愛玩是天性在數學課堂中可以得到釋放,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夠促使小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數學知識,兩全其美。
四、 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引出問題思考
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將來的學習生源打下堅實的基礎。思考問題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點,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當中應積極、主動的去結合小學生的真實情況,經過游戲去提出問題引發小學生的思考,經過生活當中的真實情況與游戲互動來引發問題,并指導小學生去分析與解決問題。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總復習《二十以內加減法》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為小學生設計一個“購物游戲”,挑選幾名小學生分別來飾演消費者以及營業員,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將游戲道具定好“價錢”,如鉛筆帶8元、透明本皮2元、格尺3元、田字格本1元等,然后再把它們擺放整齊,然后由一名小學生開始進行“購物”,每次最少要選擇兩種商品,最后由售貨員以最快的速度計算出消費者應當付多少錢?消費者給了你多少錢?你應該找回消費者多少錢?在這場“購物游戲”過程中,小學生可以輪流負責扮演營業員,游戲結束以后看看哪一名小學生計算的最有速度以及最正確,這樣就可以獲得“計算高人”的名稱,并由數學教師頒發一個小紅花。經過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去理解與展示加減法的計算過程,自然而然的就讓小學生進行思考,并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