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聰
摘 要:學習數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的發展,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成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經驗較少,缺少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很多數學文字性的相關概念不能進行很好地理解。因此,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例如老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情景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低年級數學;運用策略
一、 引言
小學教育與其他年齡段的教育教學不同,它可以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學習數學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思維邏輯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時,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這一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探究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育尚不完全,對于一些抽象化的概念或是題目不能進行很好的解讀,這就需要數學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合適的情境,將其與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聯系,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邏輯發展。
二、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小學生的智力發展以及各項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不是很強,很多學生在進行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時常會感到吃力,在很多的研究中也表明了大部分的小學生認為數學是所有學科中較難的一門學科,這是由于小學生缺少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相關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等較為欠缺,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就會出現理解失誤,不能完全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靈活地運用。數學起源于生活,同時又回歸于生活,在情境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對于一些難懂的知識點也能將其進行轉化,幫助學生理解。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結合生活是指教師用生活中的例子對某一數學概念進行解讀,這個過程中是以學生的直觀感受為主,通過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大概的理解程度,對概念進行解釋,增強學生的理解。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一個生動、具體的生活場景,學生在老師創造的情境中解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鞏固理論知識。
我國目前的整體教育還是處于應試教育的環境,老師們對于學生的做題能力較為看重,對于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發展并不是十分地注重。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致力于取得優異的成績,以期達到老師和家長的期望,很多學生對數學概念不能進行很好的理解,對數學缺乏一定的直觀感受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步伐。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取得優異的成績和晦澀難懂的數學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矛盾點。對于老師來講,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能夠展現出老師的教學質量。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除了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學數學中情境式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充分的融入生活和學習中,并對其相關的理論性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這樣一來,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就逐漸被培養出來。對于學校來講,新課改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會使一些本就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加無趣,阻礙了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以一種探索趣味的心態進行學習,對于一些抽象的數學模型,可以幫助他們進行理解。
三、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老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關注較少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老師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投入的精力較少。在教學時,認為只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知識運用等,沒有過多的關注,這對于學生的數學水平發展十分不利。還有部分老師認為,對學生進行思維教學,并不僅僅是數學教學的任務,同時也是其他課程教學中的任務,導致很多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總是想依靠其他的課程教學,這樣錯誤的想法使得學生不能得到較為全面的教學。此外,還有一部分數學老師,雖說專業的教學素養有一定的水平,進行教學時也有一定的方法,但是自身的思維水平以及道德素養并沒有很多的提升,對于學生的差異性不能做到正確的分析,在進行教學時,對學生也缺乏關愛,這樣一來,學生容易形成一些錯誤的觀念,對學生性格的成長發展十分不利。
此外,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經常會聽到老師以及家長強調“成績是最重要的”,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以及相關的數學邏輯沒有較多的關注,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抱著這樣的想法,學習時只是關注理論知識以及做題能力的提升,對于自身的數學思維發展沒有過多的關注。長此以往,學生本身對于思維學習的意識缺失,就會使得自身的綜合性發展止步不前,這對于學生來說極為不利。
(二)老師在教學時對教學計劃沒有很好的安排
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很多老師在進行教學時,由于教學任務較為繁重,很多數學老師在講課時,也是一直采用滿堂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也是一直在自己的座位上記錄知識,對于知識內容自己沒有過多的思考。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會機械性地接受知識,對于知識不能進行熟練地運用。老師在課堂中,也一直是講課狀態,沒有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學生對于這些知識也不能及時地鞏固,導致學生的邏輯思維得不到較好的提升。
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正確認識情境教學,進行針對性教學
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老師要主動地將生活中的情境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聯系,但是所選取的素材一定要符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素材的選擇。在進行知識的講解過程中,老師要先做好課堂講解前的準備工作,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先制定好解決的方案。在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老師要分析選擇的案例有什么特別之處,是否能夠凸現出來的主題以及教學的重點內容。要對選擇的場景進行篩查,看其是否能夠將教學過程中的主題進行凸顯。其次,還要對學生的整體實力以及整體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老師要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選擇合適的時機,將教學的情境進行導入,將情境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很好,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老師就要考慮是否是情境的選擇出了問題或是講解的方式出了問題,及時地找出原因,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以及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