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龍
[摘? 要]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文章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課前預習,通過預習提綱的精心設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加強課上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強化課后復習,通過自主出題的方式,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自主學習;學生;預習;復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新課改的推進,學生由原來被動的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全面的學習.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怎樣授學生以“漁”是筆者近些年一直在探索與思考的問題,文章從教學中的幾個環節著手,以幾個教學案例為例談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關注課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可見課前預習在日常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數學作為一門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前后知識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一特點決定了數學的預習更加重要,它能為新知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奧蘇泊爾曾經說過:“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去教學,會有出乎意料的教學成效 . ”[1]預習對知識的構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促使學生拉近與知識的距離,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教師可在課前預習環節設置預習提綱,讓學生以提綱為預習的方向標,通過探索、分析與思考挖掘自身的潛能,接受新的知識.
案例1:“二元一次方程”的自主預習
為了讓預習提綱成為學生獲得新知的路標,教師可設計一份以問題為主線的預習提綱,讓學生通過提綱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相關的概念與定理.
問題:①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元”是什么?②次是指什么?③定義提到了幾次?④給你一組式子,你能辨別出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嗎?
為了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師在預習提綱的設置時應注意:①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難度拾級而上,由易到難呈階梯狀變化;②問題要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掛鉤,通過逐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接受新知、構建新知;③若需利用小組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應在預習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做好過渡與引導. ④所設置的問題要便于學生形成新的知識與技能;⑤問題之間的跨度要適當;⑥要及時檢查與評價預習成效.
預習習慣的養成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大利器,課前完成預習任務不僅能減輕學習負擔,還能凸顯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主體性地位. 學生因在課前對課堂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課堂參與度會顯著提高,課堂氛圍將變得活躍、生動. 學生在舒適、和諧的氛圍中能更好地彰顯自己的個性,發揮自身的特長. 不少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會將自己遇到的一些障礙與同伴交流、分析,無形中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加強課上合作,激發自主學習潛力
在新課改的引領下,當代的數學課堂更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的“留白”,能給學生自主探究留有余地,尤其是將一些習題放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分析與交流,能有效地拓寬自己的數學思維,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2].
案例2:“幾何圖形”的教學
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明確地掌握幾何圖形的概念,教師可在課堂中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索. 此過程可從以下幾步進行:
1. 合理分組
因為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與空間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應提前做好分組工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個小組中,討論具體問題時,能各自發表不同的見解.
2. 自主觀察
鼓勵學生觀察各種物品的外在形狀,嘗試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與表述,以抽象出各種幾何圖形. 因每個學生的觀察視角不一樣,所以看到的圖形都有所差異.
3. 合作交流
每個學生將自己看到的圖形特征在組內進行表征,與同伴分享、交流. 遇到不同意見,可組內進行溝通,最終形成統一意見.
4. 闡述結論
各組表達自己的結論,全班討論與交流各個圖形的特征,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每種圖形的性質,最終形成統一的概念.
為了保障學習的質量,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應關注每組的討論情況. 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的需求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強化課后復習,獲得自主學習能力
復習課堂不似新課課堂那么有活力,也不像例題講解那樣容易獲得成就感. 怎樣在略顯枯燥的復習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筆者一直在探索與思考的問題. 經實踐發現,在復習課中鼓勵學生自主編題,以學生自己編擬的題目作為復習的材料進行分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案例3:“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教學
師:同學們對一元一次方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請大家開動腦筋,按照我們知識點學習的順序來編擬一些題目,看看誰編的題目更好. (學生興致很高,個個都躍躍欲試)
生1:最開始學的是概念,那我就針對概念編一道題:下列各式中(? ? )屬于一元一次方程. A.? +3=4;B. x+y=7;C. x2+x=8;D. 6x+5=x.
生2:我也來出一道題:假設關于x的方程(n+2)x =2是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那么n=___________.
師:這兩道題都很好,大家來看看怎么解答這兩道題.
(第一題略)
生3:n=-4,或-2.
生4:n=-2時,x的系數是0,那么這就不是一個一元一次方程了.
師:不錯!分析得很到位,可見這道題出得非常好. 本題即包含了絕對值的運用,又能考查未知數的系數. 我們在審題與解題時,一定要細心觀察,避免掉入出題人設置的陷阱中. 我們接著往下編題.
生5:請解以下方程:3(x+4)+1=10.
師:解此方程可分哪幾步?
生6:這道題簡單,只要遵循去括號、合并,再將系數化為1就可以了.
師:對啦!哪位同學再編一道具有難度的方程?
生7: -1= .
師:本題跟上一題相比,有什么區別?應該怎么解這個方程呢?
生8:本題比上一題多了一步去分母的環節,只要在每項上都乘以6,就能解出方程了.
師:這道題最大的陷阱是什么?
生9:在去分母時,每一項都要乘以6,不能有遺漏.
生10:要關注符號的變化.
師:還有同學要出題嗎?
生11: = .
師:這道題涉及小數,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12:我們可以將涉及小數的項在分子與分母上同時乘以10.
師:很好!解決這個方程最可能在什么環節出現錯誤?
生13:就是將小數化為整數的時候,容易在其他項也乘以10,其實化簡小數是分數知識的運用,而所有的項都乘以10,則屬于等式的性質了,這兩者是不能混淆的.
師:太棒了!你們一個個都是出題高手.
課堂中,放權給學生,不僅沒有出現紀律的散亂,反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出題的興趣. 整個教學過程學習氛圍濃厚,學生注意力集中,每個學生都挖空心思地想出一道具有陷阱的題,想以此來難倒同伴,以彰顯自己的水平. 同時,學生在出題中也會考慮到知識的全面性,尤其是一些易錯點、易混淆點等. 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與思考的習慣.
總之,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是促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保障[3]. 照本宣科的時代已然成為過去,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該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我們應緊扣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運用一定的方式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庾南.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任長松. 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張濤.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實踐探究[D]. 延吉:延邊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