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玲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時代教育精神,促進課堂教學的轉變和創新,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教育話題之一。深度學習理念來源于傳統教學“不深入”的教學。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加入更多揭示本質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完成更深度的思考。本文將對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策略討論
小學數學教材中缺乏深度教學的內容,如對數學知識進行分類、溯源分析,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培養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純理論教學方式,增加實踐性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創新實踐素養的發展。此外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縮減基礎性的知識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展開多元性的知識教學和討論,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具深度和價值。總之深度學習理念需要教師做好全面教學革新的準備,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別樣的認知。
1數學教材中的缺失內容
1.1缺乏溯源性的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知識本身和現實生活有著深刻聯系。數學知識起源人們對現實問題的思索和總結,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誕生出多樣的數學知識和模型。但小學數學知識刻意地將現實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割裂,缺乏有效的溯源教學,學生的知識學習像是空中樓閣,缺乏有效的地基。使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此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要彌補教材中缺失的內容,激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多樣性思考。例如教師可以闡釋乘法口訣的重要含義,告知學生只有在漢語語境下乘法口訣才可以高效應用。以此使學生對漢語口語、乘法口訣做到深刻思考。例如在教學分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分數是古代人在分配物資時衍生出的概念,以求對物資的公平劃分。在教學面積計算中,教師可以解釋古代人如何丈量土地,遇到不規則土地是如何進行處理的,以此促使學生對面積計算問題做到更多樣的認知等。
1.2缺乏分類教學思想。在數學知識教學中,分類思想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有著重要價值。如數學本身可以分為數理和幾何知識,小學教材中增加了一些生活常識內容。以此就可以將數學知識劃分為三大類,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研究,提升學生的實際解題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數形結合的思想,對現實生活的數學計算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保持活躍思維。例如用圖形的方式,對數理計算過程進行解釋分析等。
1.3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數學知識應用中的邏輯關系進行解釋,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論。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學生普遍對邏輯知識的認知比較模糊,詢問學生抽象是什么含義,更多學生在回答過程含混不清,顯示出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此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邏輯思維的內容進行滲透講解,提升學生的基礎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數學定理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演繹法進行有效闡釋,即在確定數學定理的“萬能性”之后,就可以在計算問題上減少時間消耗,提升人類社會的運作效率。如三角形的計算公式是一種定理,由此就可以對其進行隨意應用,提升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效率。例如在總結糾錯經驗和分析應用題題型過程中,歸納思維能夠發揮巨大價值,即將自己常犯錯誤的類型進行歸納并應用于檢驗,或者對每一個應用題條件進行充分利用,以此使學生掌握更高效的解題方式。在教學抽象模型思維中,教師可以解釋數字本身是對客觀數量的抽象表達,幾何圖形也是對客觀物體形狀的抽象表達。人們通過對符號的計算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由此誕生了數學知識。在此基礎上人們設置了模型,使一些復雜問題得到快速解決。如樹狀圖對概率問題的有效描繪等。
2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調整
2.1開展生活化實踐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使學生對抽象問題和實踐應用做到多樣分析,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素養。例如在教學方位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校園的基本草圖進行抽象繪制,對自己家到學校的方位進行繪制等,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提升,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反過來,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如對商店老板的營業收入進行估算,對自己的平均寫字速度、步行速度進行記錄、評估等,使學生學會善于應用數學知識。
2.2積極開展預習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預習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自主思考意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價值。教師需要積極設計預習問題和任務,留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進行解答和分析,以此使學生逐步在預習學習中積累自信和自學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更多實踐討論內容。
3教師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調整
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要在課堂中表現出更多自然、輕松的教學態度,維持和學生的有效交流,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更多的課堂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解答,以小組形式分攤學生個人在課堂中的緊張情緒和壓力,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平均學習素養快速提升,培養學生的競爭、交流意識, 促使學生對數學抽象問題、實踐問題做到多樣性的思考和認識。
4結束語
促進深度學習發生教師要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思維,給予學生更多樣的教學資料和學習途徑,在課堂教學中保持人本態度和實踐理念。促進學生個人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的發展,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展示出更強的素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切實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從何做起[J].福建教育,2020,000(005):P.32-35.
[2]周國妹.從小學數學的角度解析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模式分析[J].中外交流,2019, 000(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