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明 曾躍飛



摘要:針對目前土建類專業學徒制存在的校企課程體系結構不完善、“雙主體”育人模式尚不完善、學徒“雙身份”難以保證、導師隊伍選拔機制不明確、考評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的辦學舉措提出相關解決對策,同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土建類專業;現代學徒制;校企課程體系;“雙主體”育人模式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普遍存在企業參與度不高,工學難以深入結合,人才培養不能完全適應或滯后于崗位技能要求,不能很好地為供給側改革后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支撐,為解決上述問題,教育部提出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迄今已有幾百所高職院校成為試點單位,涵蓋土建類、交通運輸類、電子信息類、汽車類等。試點院校大都采用與企業采取直接合作,實行校企雙元招生、教學、評價,初步實現“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就業,上課上崗相結合”的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在取得不少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主要是校企課程體系結構不完善、“雙主體”育人模式尚不完善、學徒“雙身份”難以保證、導師隊伍選拔機制不明確、考評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本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國家教育部第二批學徒制試點專業,以該專業為例介紹解決上述問題的相關經驗和做法,為土建類專業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一、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校企課程體系結構不完善
我國目前還未組織行業、企業制定統一的學徒制教學標準,也未有對學徒培養后達到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做統一規定,崗位培養的具體內容及要求也未能明確。現代學徒制開展依然是以學校為主導,企業處于被動狀態,或者說企業積極性不高,各校在開展學徒制培養時常常自主制定相關教學標準并以此建立課程體系,導致學徒制的課程及其內容往往不夠貼合工作崗位實際,無法體現職業能力要求。另外在課程實施上,課程未實現校企輪換,部分課程全在學校完成或企業完成,導致課程的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脫節。
(二)“雙主體”育人模式尚不完善
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初衷大多是解決短期用工,降低用工成本,甚至個別情況是因為人情關系,基于這些原因,作為技能培養的主體企業對于學徒的在崗培養普遍比較松散,“放羊”現象屢見不鮮,培養質量不高。
究其根本原因:(1)在土建類行業中,學生比較難勝任一些如施工放線測量、現場施工技術管理等技術性較高的工作,培養其勝任,需耗費人力資源和承擔一定的技術風險,這難免影響企業的日常生產和經營活動,相較而言,企業更偏向于招收有經驗的現成技術人才;(2)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即使企業將學徒視為儲備人才,耗費人力、物力大力培養,而三年培養周期滿后,如留下者寥寥,學徒選擇其他企業就業,企業難免落得“為他人作嫁衣”的境地。企業看不到培養學徒帶來的回報,普遍積極性不高,對學徒的培養管理比較松懈;(3)學校對在崗培養的關注度不夠,部分高職院校認為,在崗培養是由企業負責,因此,在崗培養的內容和考核都應由企業完成,對學徒的在崗培養僅制定簡單的教學大綱,對在崗培養關注度和參與度不夠。
(三)學徒“雙身份”難以保證
在學徒制框架下,學徒具有企業員工和學校學生“雙身份”,但在實際中因國家層面的《職業教育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未對學徒制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權益、工傷保障以及校企學生三方的權責關系進行明確規定。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并未真正將“學徒”當成準員工看待,因此,學徒在三年培養期間,很難享受到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正式員工的五險一金福利待遇,工資更是僅為初入職同等學歷員工的20%~30%,甚至個別企業不發放工資。另外土建類的施工場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學徒一但出現安全事故,后期的維權及相關賠償比較困難。
(四)導師隊伍選拔機制不明確
許多院校關于學徒的雙導師的標準比較模糊,多數以“骨干教師”“技術能手”“能工巧匠”等作為標準,而不注重導師的職業化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相當部分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入校教學,實踐經歷缺乏,從企業工作后赴校從教的教師也因長時間未參與企業實踐,導致技術技能與實際脫節。在實際的選拔中,也常常存在忽視標準而統一分配學徒的現象。如施工企業按分配的方式把學徒分配給某施工員,而該施工員并未接受相關教學培訓,教學技巧缺乏,表達能力不強,學徒的學習質量將大打折扣。目前針對企業導師晉升的激勵標準處于缺位狀態,甚至相當部分企業并未給予企業導師相關津貼,導致企業導師積極性不高,給學徒授課敷衍了事。另外企業的教學缺乏督導機制,企業導師的授課效果得不到反饋,學徒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五)考評機制不完善
我國的職業標準政出多門,人社部、各協會均制定了不同的職業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學徒的企業考核指標較難確立。企業導師在學徒考核時,較為隨意,未能嚴格按預設的考評標準執行,很難反映出學徒的學習狀態和培訓質量。
二、解決對策
本專業自2016年開始與中天建設集團第七建筑有限公司(簡稱中天七建)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廣建中天學院,校企共建管理隊和雙導師隊伍,共同實施廣東省教育廳批準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本專業通過調研分析,針對存在的上述問題采取相關解決措施。
(一)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本專業培養的學徒崗位為安全員,針對安全員目標崗位,自培養伊始本專業面向行業企業,運用“二維四步五解”、頭腦風暴、專家咨詢等方法開展職業能力分析,獲得高職階段培養的10個工作項目,37項工作任務,108條職業能力點。分析職業崗位能力和基本素質要求,并參照安全員崗位職業資格標準,制定現代學徒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
本專業的課程根據課程性質和培養進程,第一學年在校及企業培養時間各一半,學徒在學校進行文化基礎及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進行崗位剖析與崗位認識,重點熟悉企業各崗位的職責與主要任務;第二學年在校時間1/3,在崗培養時間2/3,采用交替訓教模式,學徒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進行“輪崗培養”;第三學年學徒在企業進行崗位核心技術的學習,并在校企雙導師共同指導下針對崗位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及撰寫工作,同時學生的崗位工作業績將作為學業成績的主要考核內容,以突出體現對學生的綜合考核及評價,見圖1。
(二)建設現代學徒制“四雙”人才培養體系
由廣建中天學院聯席會定期協調溝通,確保雙方履行合同職責,構建“雙主體育人、雙導師教學、學徒雙身份、雙場所人才培養”的“四雙”人才培養體系。
“雙主體育人”即校企都是育人的主體,校企雙方依據合作協議通過廣建中天學院的內設機構(校企聯席會、教務辦公室、督導辦公室)共同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保障合作辦學的各項條款的落實。
“雙導師教學”即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均承擔教學任務,校企聯席會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徒培養任務清單,由教務辦公室依據導師特長安排教學任務,督導辦公室定期督促考核校企導師任務完成情況,根據考核結果發放導師津貼。
“學徒雙身份”即學徒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招生時學徒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校企雙方互相監督,企業工會和督導辦公室將維護學徒身份權益,如督促企業按時足額發放崗位津貼,定期檢查校企導師的授課質量和學徒效果等。
“雙場所人才培養”即廣建中天學院分設廣東建院校區和中天七建企業校區,進行雙場所教學,建設符合安全員崗位和人才培養要求的校、企教學場所。另外企業教學場所會融入企業文化,讓學徒接觸和了解企業的價值觀念、企業精神、生產作風等。
(三)校企招生招工一體化
成立廣建中天學院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工作小組,進一步完善建工專業現代學徒制招生招工制度,共同制訂和實施招生招工方案,實施“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學徒被學院擬錄取時還須與企業簽訂合同,明確學徒員工和學生雙重身份,確保學徒擁有知情權、保險、勞動報酬等權益。合同規定了學徒在崗培養應獲得的權利和義務,包括獲得勞動報酬和相關福利待遇,接受崗位技術培訓、遵守公司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等;合同同時規范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包括安排學徒在崗培養、根據合同支付有關薪酬和福利待遇、技能技術考核等。
(四)校企雙導師“互聘共用”,實施強師工程
1.強化教師實踐能力。依據學院《現代學徒制雙導師管理辦法》和《廣建中天學院章程》制定《中天學院校企雙導師聘用管理實施細則》,制定并落實專業教師每4年輪流到中天七建公司掛職鍛煉1年的計劃,明確培養目標、任務和要求。將教師下企業鍛煉納入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量,并作為教師考核和績效獎勵的重要指標,同時鼓勵專業教師參與中天七建技術指導和技術創新項目開發,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
2.提高企業導師育人能力。提高中天集團的企業導師教學能力,使企業高技能人才成為能教能干的“現代魯班工匠”。每年選派企業導師參加學院或省級教師培訓,培訓期間報酬按企業薪酬標準計算。實施企業教師聽課制度,要求新聘請的企業導師教師第一學年必須赴校完成8學時的聽課量任務,其余企業導師教師完成每學期2課時以上的聽課任務,聽課量按教學工作量計算課酬。安排優秀企業導師牽頭教學研究項目、組織實施教學改革,給予科研經費支持。
(五)依托6A++現代學徒制信息服務平臺完善授課和優化技能考核
6A++平臺具有課程技能學習和考核環節,具體實施流程見圖2(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平臺利用云計算功能,將各種媒體課件資料、一線最新的施工技術和工藝標準上傳至云空間,讓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共享。學生完成遠程教育并利用平臺互動功能和導師保持學習互動。平臺技能考核借鑒英國的學徒考核評價模式:由學徒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進行在崗作業,依據課程及項目情況,制定考核清單(見表1),學徒需依據考核清單內容完成在崗任務,并將參加工地例會討論、從事現場管理、參與技術交底等工作拍攝成視頻和相關照片作為佐證資料,上傳至云空間,教師通過終端查看佐證材料,完成對學徒的評價。
三、政策建議
(一)經費保障措施
目前各地已開始為培養學徒制企業提供補貼,其中廣東制定了《廣東省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方案》,依據工種等級和培養成本分4檔,最高D檔可達8500元每生每年,但經費保障體系仍不夠完善,可借鑒英國做法,除政府投入外,對大型企業征收類似的學徒制稅。為企業建立專門賬戶,企業繳納的學徒制稅匯入專門賬戶,同時國家配套投入相關經費,賬戶專款專用,只能用于支付學徒的培養費用,逾期不使用將收歸國庫。
(二)制定統一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加強頂層設計
依托行業協會制定全國統一職業標準,統一職業資格考試標準和組織統一考試,學徒需通過統一考試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才能畢業。由協會組織一線工程人員及高職院校教師共同完成職業能力分析,并基于此制定課程教學標準,以保證教學符合職業要求。
以全國性質的現代學徒制工作委員會為主導建立現代學徒制體系,從宏觀層面對現代學徒制的組織管理、實施途徑、培養監督和考核評價等進行統一規劃,自上而下進行,提高可操作性。
建立客觀的第三方監控體系,在學徒和導師之間建立客觀的第三方監控體系,從培養方案到人才培養的實施和技能考核全過程監控,并對培訓質量進行評價,優勝劣汰,以保證學徒的培訓質量、可信度及認可度。
(三)完善現代學徒制法律法規
《職業教育法》作為職業教育的規范性法律應對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政府、校、企等多方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進行明確規范。地方層面上,各地不僅僅是政策發文,而更應根據地方實際,出臺專門的保障現代學徒制的具體法律條款。如改善現代學徒制勞動用工制度,構建現代學徒制的勞動合同制度,完善學徒的各項權利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 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50-154.
[2]? 黃文偉,羅婷.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的體系構建與政策設計[J].教育探索,2016(09):45-50.
[3]? 吉利,史楓,王宇波.以示范校建設為契機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9):66-70.
[4]? 劉靜慧.現代學徒制實踐狀況及對策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5]? 劉仁三.論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J]. 河北職業教育,2017(02):48-50.
[6]? 李國成,向燕玲.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企業師傅隊伍建設[J]. 河北職業教育,2020(0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