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名著導讀,在小學高年級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名著中學習到語言的精妙,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和問題,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名著導讀;策略探究
名著導讀,常常被用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之所以在高年級開展名著導讀,其原因在于該階段學生無論是在生字的識讀,還是思維認識方面,都擁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開展名著導讀,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一、上下有等,名著分層教學
教師開展名著導讀的時候,需要做好長期規劃,做好書籍的等級分類工作,不同年級段安排不同的導讀內容,如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可以將當代佳作、紅色讀物、古典名著等定為該年齡段學生的課外讀物。另外,在安排閱讀內容后,還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層次劃分,便于適合同一年級段,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閱讀,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和效率。
例如,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這節課程,文章講述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華兒女對新中國誕生的自豪、激動之情,展現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風采。因此,教師在教授這節課程的時候,可以導入《紅巖》《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烈火金剛》中的部分內容,既可以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和愛國精神,還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改善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
二、同音共律,提升閱讀效果
在書籍的閱讀方式中,有選讀、精讀、泛讀、共讀等。共讀,即兩人或多人共同閱讀同一本書籍。通過共讀,能夠讓小學生在互相鼓勵、互相扶持過程中,堅持完成閱讀任務,而且在互相監督、交流的氛圍中,還可以加深同學間感情,增加彼此友誼。同時,由于學生的讀書心得、收獲不同,在交流分享的同時,能夠學會從不同角度解讀文章的內容、人物情感和中心思想,可謂是:“讀一書,而得多書所寬”,進一步加深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豐富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視野。
例如,教學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二則》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由于這兩篇文章,屬于文言文,小學生在閱讀和理解的方面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可以結合《論語》中的經典的、簡單的語句,帶領學生學習文言文,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提升個人修養。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尋找《論語》中的名句,一起進行分享探究,從而提升個體閱讀的效果和感受。學生A:“我認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學生B:“嗯嗯,不過,這句話是描述職位、政務的不適合我們”,學生C:“你這只是理解到了其中一種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拓展為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前,不要過分干預別人的事情”。通過不同學生的見解,繼而能夠大大加深學生B對文章的理解,提升思維深度。
三、互通有無,豐富閱讀內容
上文提到了共讀的閱讀方式,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性格,讓學生自由挑選名著進行閱讀學習。這種個閱方式,不同于共讀,在個讀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閱讀的名著基本不相同,因此,每個人的收獲,自然也就會存在更大地差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更多地選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體驗都會獲得最大的提升。所以,為了進一步提升個讀的效果,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分享一下最近閱讀的名著,并講述一下自己選擇這本名著的原因,以及從中獲得了哪些收獲,以此達到互通有無、“讀一書,而得多書所益”的閱讀教學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授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一節課程的時候,學生可以接觸到現代詩這種文體。現代詩也叫“白話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易讀易懂,以此,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現代詩,由學生自由挑選喜愛的書籍進行閱讀。有的學生選擇了郭沫若《女神》、泰戈爾的《泰戈爾詩集》有的學生挑選了聞一多《紅燭》、戴望舒《雨巷》等。現代詩歌的閱讀,對小學生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學習到詩歌這種文體的特點、結構、形式,也可以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開闊學生的胸懷等。在學生閱讀一段時候,可以在班級中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發表一些自己的感受。學生A:“看完郭沫若《女神》后,我的收獲是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具有創新精神,要敢于突破自身的限制,不拘一格,才能夠收獲更多新知識”,學生B:“讀完《雨巷》,我深深地被詩中的詩意、朦朧所迷醉,那種淡淡的憂傷,深深地感染了我”。
四、結束語
總之,名著導讀在教學中的應用,其本質是為了增加學生和名人大家的對話,通過閱讀、學習大家之作,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充實內心情感,啟發學生思維和智慧。
【參考文獻】
[1]奐文炳.名著閱讀下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
[2]于艷紅.小學語文名著閱讀開展策略探究[C].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2019.
[3]張洪.淺談小學語文古典名著類課文的教學策略[J].明日,2019,000(042):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