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昌祎
摘要: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核心。優化化學實驗教學,靈活應用多樣化實驗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初中生化學學習興趣,進一步夯實初中生化學學科基礎。在指導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依托化學實驗,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提升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實驗探究和化學實踐應用等能力,為初中生化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應用策略
在初中化學課中,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素質,這是鍛煉學生化學學科技能、培養學生化學綜合能力的重要要求。下面,筆者將聯系初中化學教學實際,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有效利用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初中生化學素養的發展。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實驗積極性較弱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許多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實驗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在實驗課中缺少有效的實驗訓練時間和空間,常表現出被動的學習情緒,對學習化學知識和原理缺乏興趣,更沒有樂于探究的學習主動性。
(二)化學實驗動手操作偏少
有些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常包辦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過程,或壓縮學生的動手操作時間,忽視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動手實踐和自主實驗的機會,只習慣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實驗視頻,化學知識和理論講授常常占據大部分課堂時間,一節課中留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極為有限。
(三)學生實驗觀察和思維能力不強
在實驗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會給學生反復講授化學實驗原理,不善于指引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進一步把握實驗過程,培養其觀察和思維等能力。許多學生也習慣于模仿教師的做法,沒有自己的獨立認識和見解,無法有效自主地開展實驗探究學習活動,常常出現各種實驗錯誤。
二、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巧聯生活實際,激發實驗興趣
化學學科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是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緊扣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發掘化學教材資源,將一些生活案例引進實驗課堂,能有效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進行“氧氣的制法”實驗教學時,教師先展示一瓶氧氣,接著將一根帶火星的小木條伸進瓶中,小木條復燃了,學生們感到非常新奇。教師順勢問他們:“你們是否知道,小木條為什么可以復燃?”“因為瓶中有氧氣。”學生們回答道。“那這一瓶氧氣又是如何制備得來的呢?”學生們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帶著心中的疑問去書中查找答案,期待著與教師一起進行實驗探究,去探索、發現更多的化學知識。
又如,在指導學生開展“燃燒和滅火”實驗教學時,教師先激勵學生主動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滅火方式?”學生們思考、回答后,接著教師又利用常見的滅火器,設置了“滅火器的滅火原理”視頻展播,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消防器材在小組內開展合作探究,思考滅火器的主要成分。學生探討分析滅火器的主要成分后,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作用;于是,教師順勢與學生們一起,利用準備好的酒精燈、燃燒杯、小木條等實驗器材,共同開展“燃燒”實驗,指導學生先把燃燒的小木條放在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口,并細心觀察木條火花的變化,發現火花瞬間熄滅了,由此得出了二氧化碳不助燃的結論,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了滅火器的工作原理。最后,教師就地取材,利用教室中現成的滅火器,指導學生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可見,興趣是化學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在這一節貼近生活、富有趣味的實驗課中,踴躍參與實驗活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
(二)巧置操作實驗,增強探究能力
動手操作是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但在化學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只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實驗步驟和現象等內容的識記上,而忽略了化學實驗操作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等,促使學生將實驗目標、內容與動手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掌握系統的化學知識和原理,增強動手操作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鍛煉實驗操作和實驗觀察等能力。
(三)巧設探究情境,提升實驗實效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倡導情境教學。教師恰當設計教學情境,將為實驗課堂增添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為化學實驗活動帶來無限的活力。這有利于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實驗探究氛圍,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再現化學知識和現象,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激起探求化學知識的欲望,進而強化實驗教學的實效。
(四)巧引合作實驗,培養實驗素養
合作實驗是激勵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組建幾個實驗小組,共同開展化學實驗探究。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以有效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另外,在小組合作實驗探究中,學生可以按照各個實驗環節,結合自己小組的優勢,選擇探索研究的方向。這能充分發揮各個組員的優點,優化實驗的效果,還可以為他們樹立信心。在合作實驗中,學生們可以及時將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充分交流和討論,從而促進思維創新,逐漸提高實驗技能。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溶液”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配制15%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激勵學生加強小組合作,以此來促進學生掌握好“溶液”中的單元知識和運用方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確定配置溶液的實驗方法,選擇所需要的燒杯、漏斗等實驗儀器;接著,在開展合作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并為他們適當提出一些配制意見,引導他們注意把握實驗事項,指引他們順利開展實驗。最后,當學生完成實驗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對各個小組的實驗成果和表現做出客觀的點評,指出一些實驗的不足,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實驗學習模式。在此,教師指引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實驗,有力地鍛煉了學生的實驗能力,促進了學生實驗素養的發展。
三、結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教師必須重視實驗教學研究,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優化實驗教學,不斷助力學生學好化學,增強他們的化學探究、觀察分析、創新實驗、實踐應用等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孫德新.生本教育領域下初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9,12(35):25.
[2]朱祺祿.創新理念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01):83.
[3]崔艷菊.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