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喜 胡國利 劉秀巖 韓典軒 包大鵬
摘? ?要: 專業課與思政課同為育人主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使命。本文從價值目標、課程體系的轉變、對專業課教師的角色塑造等三個方面,論述高校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邏輯路徑。
關鍵詞: 專業課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同向同行
一、價值目標:協同解決育人過程中的“德才兼備”問題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樹人”的第一要務是“立德”。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既要提高專業素養又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也就是回答高校育人的問題,探究高校最終培育的人才取向及培育人才的最終目的。對于大學生而言,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復雜的工程,需要所有教師的參與和積極配合。但是目前我國一些專業教師在進行日常教育過程中,出現專業培育和道德相分離的情況。根據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必須利用課堂教學渠道,改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幫助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針對性,最終讓學生的成長滿足社會的需求。無論哪門專業課都必須做到傳授知識和思想培育共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全面個性、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專業課教師必須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教師最根本的工作是教授專業知識,為社會和國家培育綜合類人才。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該只做教書這一項工作,而要教育學生做人。學生的學習不能只有書本,要學習做人的道理。
習近平同志在重要講話中強調,樹立學生的品德是最重要的環節,必須把政治思想工作貫穿大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實現多層次人才教育,開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創新局面。高校思政課堂必須成為灌輸思想政治理論的主要渠道,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探討共同教育的新方法。各專業的教師必須負好責任,不僅要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還要促進學生的思想覺悟進步,讓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德育不能僅僅依靠時間短、數量少的專門德育課,其他專業課都應該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積極發揮各門學科的協同效應。以思政課為中心,優化整合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協調發展,最終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課程體系: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協同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高校各個部門、所有高校教師的共同責任。要構建大思政工作機制,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協同演奏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樂章。習近平同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要做到全員育人、環境育人。現有高校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將思想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割裂開來, 由于專業教師只單純從事專業教學, 不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至今“兩張皮”現象未得到根本改變,形成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大學思政課“孤島化”的窘境,突出表現為教師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有待強化、各門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急需充分挖掘、多部門合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建設,不僅僅局限于狹義的思政課,還要發揮綜合、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延伸。既要發揮專業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的熏陶功能,還要發揮社會實踐“第三課堂”的育人功能。
讓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形成協同效應,走出思想政治課目前的誤區,向著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方向不斷進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課程基礎構建體系化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體系,實現高校全員育人的最基本功能。在教育活動中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特征,以學生為本,德育為先,緊緊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對大學生進行國民教育和素質培育,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系統性與主動適應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除此之外,不僅要把握政治理論課程的核心地位,還要發揮學校其他專業課程設置的育人價值。要將表面上的知識教育和內部的內涵教育進行融合,擴大思政教育的覆蓋度。在專業教育中,如果專業教師能夠在課程內容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就會取得較好的隱性教育效果。
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各高校在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實踐。在理念上,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要求出發,樹立“課程思政”核心理念,強調學校德育“大熔爐”的教育合力作用,既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要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在改革思路上,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機制激勵,一方面明確高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另一方面逐步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改革框架及路線圖上,從國家意識形態戰略高度出發,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三、角色塑造:全面提高專業課教師的綜合素養
加里寧曾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學生。”為了保證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專業課教師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有意識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從意識培養、能力提升、環境改善、行為實現等方面努力進行角色塑造,全面提高綜合素養,成為先進社會文化的傳播者,堅決支持黨的領導,讓學生在高校中健康地成長,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通過幫助專業課老師強化對社會的責任感,承擔起歷史使命感,建設具有專業知識與高素養、高道德、堅定政治信念的大學專業教師隊伍。
正確的意識培育能夠幫助現代大學專業課教師擁有較好的思想政治角色,讓專業課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擁有正向的觀念、培養高度的責任感,積極踐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標準和價值理念,增知識、長才干,追尋育人文化的生命意蘊,積極練就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即使在科研活動中也會淡化教育科研的功利性,探索做學問、教育人的精神,不僅要為學術界豐富體系建設,還要給人格精神留下烙印,教學生既學會做學問,又學會做人。專業課教師必須有敢于開拓的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將現有的知識全部教授給大學生。只有教師具備一定的素質,培養出的學生才能適應市場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解決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矛盾。《學記》認為,只有學習之后才能知道現實的矛盾和不足,通過反思不斷解決身上發現的問題,最終達到自強的境界。專業課教師通過教學,不斷實踐馬克思主義理念,充實自己,優化教學,成長為符合大學要求的靈魂塑造者。
必須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各類教學能力,讓專業課教師在思想政治體系中扮演相應的角色。大學專業教師必須應用有效的方法和科學的措施,學習不同的學問,增強教學內容的跨領域性,探尋多元化的藝術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效果,力求更精、更新、更廣、更高,不斷提高育人水平。
改善環境能夠保證專業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扮演的角色,第一,必須明確我國高校領導在教育體系中擔當的責任和引領作用,規范大學的內部管理體制。營造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以知識為重的外部學習環境。學校領導應當充當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向導,主動擔當起自己的責任。保證專業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到位而不缺位、有作為有地位。其次,要建立、健全學校考評獎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明確不同項目制度有嚴格的管理要求,結合學校實際,不斷完善管理要求,保證思政教育體系的凝聚能力。不僅如此,學校還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評獎機制,讓專業課教師保持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再次,高校必須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不斷優化培育人才、教育學生品德的環境。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覆蓋、多渠道融入,比如通過對教學大樓建筑的創意設計和合理布局,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建筑文化。再如在校園適當位置設立人文色彩濃厚的醒目標志等,使整個校園充滿智慧與文明、科學與藝術、積極與進取的育人氛圍。
高校還應當加強教師的思想觀念建設,積極鼓勵教師創新堅守教育原則,將思政工作各方面貫徹于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學校應當推進思政工作在學生學習環節與生活環節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水平,將學生培育成社會需要的素質高、品德優良、責任心強的綜合類人才,積極貫徹培育愛國、責任感強、斗志頑強、發展全面的人才這一目標。另一方面,要創新思路,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專業課教師可以深入大學生的生活,轉換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具體矛盾,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達到預期效果,讓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學校其他專業學科形成連鎖效應。積極構建大學生媒體思維,結合思想道德建設與媒體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網絡教育氛圍。在生活思政教育建設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讓學生進入符合教育規律的發展軌道,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個性特征,使用循序漸進、符合學生需求的管理方式,確保教育人才措施落到實處。
四、結語
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深入發掘各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努力使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最終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通過課程體系重構,走出就“思政課”談“思政課”的誤區,既要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又要構建包含理論課程、綜合素質培養課程、專業知識教育課程的思想政治教學體系。通過角色塑造,從正確的意識培養、能力提升、環境改善、行為實現等多方面提高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蒙麗媛.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做“三全育人”踐行者[J]. 智庫時代,2020(03).
[2]溫潘亞.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2020(08).
[3]陳曼. 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塑造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4]肖鳳,莊奕,劉文成.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雙向同軌發展[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0).
[5]潘虹,鄧靜文. 網絡教學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探索[J]. 現代職業教育,2020(38).
基金:2020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高校思政專項“‘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路徑研究”(編號:20SZB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