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改革,小學數學教師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這對學生日后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探究新方法、新思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對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2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就包括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與動手能力較差,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以下內容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的意義和實施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基本為簡單的數學計算為主,同時需要記憶的也比較多。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往往都是簡單地講解書本中的知識,而后由學生自行學習和思考。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僅限于書本,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給小學生帶來壓力。同時,小學生并不能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僅僅對其進行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忘記所學知識,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通過其他渠道來擴充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講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已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在該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思維被禁錮于書本及知識之中,無法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致使他們逐漸產生逆反心理。僅限于課堂教學的模式無法滿足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無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這種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發揮的空間,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及動手能力,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一)豐富教學內容
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將課外實踐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融入數學中,使得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大大豐富了教學的知識內容。小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吸收課外實踐經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這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改善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實踐改善以往傳統、乏味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方式多元化、有趣化,促使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緊密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三)提高小學生學習熱情
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能夠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快樂,進而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緩解學生畏難情緒。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提高小學生實踐能力
將數學知識帶入學生生活,再通過生活將學生帶進數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在數學中解決生活問題,促進學生“數學眼光”的形成,使其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親身感受數學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五)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
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奇心,使小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建立數學思維模式,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并將書本知識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表現,提高學習效率。
(六)滿足小學生心理特征
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強小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滿足其“展示自己”的心理。同時,教師的鼓勵與指導,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滿足學生心中的成就感與好勝心理。
(七)促進小學生動手習慣的養成
小學數學教師通過課外實踐賦予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使學生親自體驗,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小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一)課堂講述與操作并行
對于剛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數學知識比較好奇,也具有一定興趣,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不強,對數字、進制、計算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進行單純的講解是無法提高學習效率的。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對于書本并沒有很大興趣,更注重于娛樂方面,因此教師則可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將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數學基礎內涵和規律,使其能夠比較清楚地用自己的語言去講述數學的內在原理。小學生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需要一定知識經驗與生活背景材料為基礎和支撐,因此教師應該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延伸、演化,并進行進一步選擇、提煉,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升華。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而后進行講解,再舉行一系列活動,如剪紙、捏橡皮泥等動手活動。提前預習,能夠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一系列啟發,與教師的溝通也會變得簡單、易理解。將一些生活經驗融入其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發言和思考,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