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洲
摘 要:現階段,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教育問題屢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如何在網絡環境下保證傳統文化的延續,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本文通過對比新舊媒體環境下的傳播方式,總結新媒體相較傳統媒介傳播的優點,以證實傳統文化利用新媒體實現傳播和教育的可行性。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特有的傳播儀式并加以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媒體宣傳吸引受眾、受眾轉型建立文化圈層的新思路。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新媒體;受眾;儀式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2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彰顯民族自信的標識,近年來受到的關注度逐漸提高。通過媒體宣傳,傳統文化在國內達到了普及,但自身的繼承依舊處在困境之中。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文化迎來巨大機遇,曲藝文化順應時代潮流并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在國內外取得了良好的風評。本文通過結合當代信息傳播特點分析曲藝文化利用新媒體崛起的原因,探尋新媒體環境下曲藝文化的傳播方法,以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提供新思路。
一、傳統文化傳播及教育的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1]。”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但其歷史特色與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生活逐漸疏離,其中包括認同感、傳播方式、接受程度等。在過去,傳統文化的傳播局限于文字記載、老一輩言傳身教,其有效傳播和傳授基于傳統文化繼承人能以習得的“獨特本領”立足于社會,保證自身生存。
傳統文化的學習條件苛刻,投入與收入不成正比。以曲藝為代表的舞臺表演類傳統文化的教育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其一,學習過程耗費時間長,一般要自幼開始且不能半途而廢。其二,有著系統的選拔標準,對學員的選拔要求高。其三,由于傳統文化表演市場疲軟,演出機會少、票價及上座率低,前期學習投入的費用相較于出師之后的收入要高出很多。學習難度大、耗費時間長、不能滿足自身生存等因素掣肘大部分青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是以興趣愛好進行培養,對于將其真正地繼承下去顯得力不從心。另外,一部分優秀的傳統文化僅存在于老一輩人的記憶當中,廣大青年接受起來有較大難度。以上種種,都造成了傳統文化如今的生存困境。
在廣播電視媒體崛起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繼續生存。在這一時期,人們主要通過聽廣播、看電視來獲取信息。傳統文化又具有明顯的視聽語言和表演性,這些特點恰恰適應廣電媒體的傳播需要。受眾也非常喜愛以傳統文化為主的節目,傳統文化也利用廣電媒體實現自身的完整演繹及良好的傳播效果。但伴隨科技的進步,收音機和電視漸漸被手機取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受眾獲取信息的時間呈碎片化。對于內容故事情節緊湊、追求演繹完整性的傳統文化來說,片段化的信息傳播效果大不如前。
為改善碎片化傳播的現狀、弘揚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一部分藝術家走上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舞臺。在節目之中傳統文化因無法保證傳播的完整性受到輿論影響,藝術家們也慢慢變成節目標新立異的招牌,傳統文化類節目傳播和普及的效果并不理想,通過廣播電視媒體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顯得力不從心。由于時代的發展,大眾視野得到充分拓展,受眾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傳統的媒介傳播方式已不再適應傳統文化傳播和教育的需要。
二、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實現傳播和教育的可行性
新媒體是近年來取得迅速發展的新興媒介,這類媒體的出發點是運用互聯網來為受眾進行傳播服務。其與傳播的“全民生產”能力相整合,把“共享”二字最大化,帶給受眾最巨大的能量。從發展態勢看,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電影及綜藝節目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從收視效果看,這些新媒體獨播欄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借助場景技術實時了解受眾的動態變化,為受眾提供精準的場景體驗[2]。可見新媒體較于傳統媒體的優越性。
新媒體綜藝節目爆火的背后隱藏的是大眾審美的變化,曲藝文化本身帶有娛樂搞笑的成分,新媒體通過將相聲最為搞笑的部分片段化展現在受眾面前,綜藝節目將傳統文化的莊嚴性進行削弱,放大其娛樂成分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從而實現信息的傳播。
傳統文化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受眾欣賞的大都是能激發自身文化自信的優秀節目。傳統文化的教育也并不局限于“手藝”的延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雖然大眾審美更接受稍加娛樂的傳統文化,但恒定不變的是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受眾看到的不只是娛樂的歡笑,也包括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取向。新媒體只要把握好傳播的尺度,不讓傳統文化走上娛樂化的窠臼,就能通過新媒體穩定地傳播信息,實現傳統文化教育普及。
在保留曲藝文化的莊嚴性、放大其娛樂成分的同時,受眾能更深刻地感受曲藝的語言魅力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新媒體促使表演者與受眾更加自然、親切的互動,通過截取精彩片段改善了碎片化信息傳播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受眾的興趣被激發出來,能通過新媒體迅速查找到完整的表演獲取完整的信息,同時使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三、傳統文化利用新媒介實現傳播和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傳統文化青年圈層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核心受眾是傳播信息及內涵的主力軍。對于傳統文化來說,核心受眾也關系到其潛在繼承者的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擁有一批忠實粉絲,但以中年人、老年人居多。“德云女孩”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也讓傳統文化粉絲趨于年輕化,而其中女性占比較大,這也為傳統文化青年圈層的建立打下了根基,為傳統文化的教育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