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鳳
摘 要: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響,當前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的兒童逐漸增多,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考慮到我國在此方面的實際情況,當前有必要對感覺統合失調的治療進行深入研究,以完善的感覺統合理論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指導,在課堂準備活動和體育游戲中合理融入感覺統合理論,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開展活動,促使感覺統合理論和小學體育教學的融合,為小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此階段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感覺統合失調癥;感覺統合訓練;小學體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1-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83
感覺統合訓練,通俗來說就是在分析和處理學生感覺信息的基礎上,針對其實際情況做出合理反應,從而實現其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方法。而體育教學是在課程標準下所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過程,主要目的就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最終達到增強體質、培養優秀品格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總有一些影響體育教學有效開展的因素,尤其是學生的感覺統合失調,學校和教師也不夠重視,從而對學生體質發展和課堂有效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當前小學生體育教學的基本情況
(一)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度不夠
在長期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生在體育教育上并未形成正確的認知,他們潛意識中認為文化課遠遠比體育教育更重要。不僅學生這樣認為,很多家長也認為體育課程是無益的,甚至還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加之其他課教師占用體育課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從而也就導致學校的體育課形同虛設,沒有意義。現階段,雖然教育部已經將體育作為一項加分科目,但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仍然沒有達成,不重視體育課的現象已經成為普遍性的問題。
(二)學校體育教學方法不當
在體育課上,大多數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教師口頭傳授的,在具體實踐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欠缺,而在羽毛球、籃球等體育項目中,實際教學時教師只是簡單示范相關動作,然后組織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沒有注意到一些學生在自由活動時間不會開展體育訓練,而是隨意玩耍,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采取忽視態度,最終導致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積極性大大降低,體育課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三)體育設施不完善
當前,學校體育課的安排比較少,每周只有1-2節課,而且學校內的體育活動場地也相對較小,體育設施不完備,一些體育設備破損后不能及時更新,從而導致體育課很難順利進行,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環境,原本不喜歡體育課的學生也會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和動力,為體育課的開展造成很大阻礙[1]。
二、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小學體育課堂的策略分析
(一)促使體育教學目標和感覺統合訓練目標的結合
體育與健康是一門技能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主要體現在技能的掌握、體質的增強以及行為態度的轉變上,并不是認知性的積累就能實現的。單從這一方面來看,體育課與文化課就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以各種運動方法為主的身體練習和活動性游戲成為體育教學的關鍵,對課程技術技巧、負荷以及運動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實現感覺統合訓練和體育課程的有效融合,教師就要將豐富的體育游戲活動利用起來,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技能,提升動作靈敏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利用運動過程中身體和器械、場地等的相互作用,促使學生綜合各感官接受刺激,鍛煉視覺、觸覺、運動知覺等方面的能力。具體來看,絕大多數的感覺統合訓練都屬于體育活動的范疇,二者的融合可以鍛煉學生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和柔韌性,在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感覺統合訓練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體育教學目標和感覺統合訓練目標進行結合,讓學生在感覺統合訓練的過程中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心智發展的目的[2]。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有效刺激輸入
每個學生身體部位的感覺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運動項目可以為其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這樣變化的感覺系統也會呈現出相應的功能。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多多觀察學生們在不同運動項目中的感知覺變化,通過對其前庭平衡感、觸覺反應、身體狀態等情況的全面分析,結合具體反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和體育競技項目,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合理設計感官綜合訓練,對學生進行最優輸入刺激,促進學生感覺統合協調發展。
1.加強前庭運動覺輸入。前庭刺激主要目的就是引導身體對環境中的距離和空間位置進行直覺判斷,增強人體肌肉張力的適度性,促進身體平衡,最終達到協調紊亂神經系統的效果。通常情況下,在感覺統合訓練中鍛煉學生的前庭運動覺輸入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①線性運動和旋轉運動進行;②動作速度的快慢;③主動運動時的阻力。一般緩慢的、有規律的前庭刺激可以給人安定的感覺,而快的、不規則的搖擺或晃動會讓人產生緊張、興奮的感覺。不同的“接收器”會收到不同形式的感覺輸入,可以在充分考慮“接收器”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的運動,尤其對于前庭刺激輸入不足的學生,可以為其提供搖晃和加速度的運動,如:抱著球走平衡木、俯臥滑滑梯、青蛙蹦運動等,以增強身體對感覺訊號的敏感度。
2.加強觸覺輸入。觸覺刺激主要就是為了促進人體觸覺神經系統的發展,讓個體觸覺有一個良好的感受,以強化身體各部位的觸覺反應。一般來看,觸覺輸入包含著非常多的形式,如深度觸壓、輕觸以及區辨觸覺等等,部分研究中提到,重壓可以表現出一定的安撫效果,輕觸威脅性較強,給人一種警覺性,而區辨觸覺與身體直覺和動作有關。此時,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觸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