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程作為達成教育目標的關鍵媒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效落地的關鍵載體。本文首先從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班本課程實施的關系展開闡述,然后從班本課程基本類型和實踐原則這兩個維度提出看法,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班本課程實踐研究。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班本課程;基本類型;實踐原則
當前,在各級部門的統一安排下,各個學校以各種形式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在中學生價值觀培育上務必革新理念,豐富其內容,改善途徑和方法,加強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促成核心價值觀與中學生自身價值觀的融合。因此,我們依托班本課程,在一系列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 使他們逐漸發展為有健全人格素養、有正確價值觀的合格中學生。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班本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
作為一種不歸并于三級課程的課程,班本課程的實施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導向性原則
核心價值觀是班本課程實施的準繩與引導,以防止班本課程實施活動偏離正確的育人方向,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落地是班本課程目標的依歸。雖然該視域下的班本課程實施要根據不同受教育對象和班集體的特點, 需凸顯各班的特色,但在整個實施進程中卻不能偏離整個價值觀教育目標。
2.實踐性原則
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班本課程,其主要目標是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內化和導行。因此,我們在選擇課程的內容上要堅持適切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贏得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使受教育對象不僅可以學以致用, 而且能活學活用,不僅豐富受教育對象的班集體生活體驗,更能加深其對核心價值觀的內心認同。
3.多樣性原則
國家課程或地方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需探求均衡性和融合性。班本課程則尋求賦性化、互異化,強調受教育對象的個體需求和體驗。因此,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班本課程實施應呈現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評價方式等方面。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班本課程的基本類型
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班本課程開發立足于班級層面,從學生個體體驗出發,因為學生們在價值觀方面并非一片空白,所以該視域下的班本課程實施需能體現教育環境與學生經驗世界的有效對接。那么,該視域下的班本課程有哪些類型呢?
1.學科類班本課程
筆者把從學科課程維度著手開發的課程稱為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學科類班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科任教師根據本科目的特征、所授班集體學生的自身特征等,在學科授課以外,開發一些有助于內化核心價值觀的班本特色課程。它既是學科知識的延伸過程,也是該視域下的班本課程的內生歷程。
比如關于“愛國”這個主題,部分中學生只關心娛樂信息,對國家時事并不關心;部分學生有愛國熱情,但缺乏獨立思考與是非辨別能力等;更有學生認為努力學習只為以后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或者不清楚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愛國。因此,社會與法治學科教師通過少年愛國說—百年強國夢—砥礪報國行—愛國行動令等系列學科班本課程,引導學生理解愛國內涵,培養愛國情懷,掌握理性愛國方法,踐行正確愛國行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踐愛國之行。
2.隱性班本課程
隱性班本課程以內隱的、迂回的形式來體現,主要包括班集體中大部分學生在思想、學習方面的共同傾向,生師、生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互相關系等,有助于促進或干擾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的達成。因此,在落實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選擇并開發隱性課程。
比如關于“文明”這個主題,教師基于小學一年級學生各種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還未養成的現狀,以文明價值觀為導向,依托班級教室走廊文化布置,從“敬、凈、儉、善”四個不同維度的活動專題,有目標、分階段,序列化推進隱性班本課程。如懂禮儀:跟著文明走,快樂手牽手;講衛生:校服干凈領巾飄,衛生風貌很重要;不浪費:古詩《鋤禾》你我讀,盤中餐苦當記住;樂助人:三月春風暖人心,雷鋒精神永傳承。幫助小學一年級學生形成“尊師敬長懂禮儀、干凈整潔講衛生、勤儉節約不浪費、助人為樂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3.活動類班本課程
活動課程是與學科課程相應的,它主要是以受教育對象的需求、喜好等為基礎,經過一系列活動而開展的課程。活動課程也是學習者在施教者引導下得到的價值經驗,是促進內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之一。它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價值觀體驗,對于學生習得核心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值得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和開發運用。
比如關于“自由”這個主題,教師基于初中生時間管理的自覺性和計劃性不夠的現象,以“自律即自由,堅持是唯一的捷徑”為導向,圍繞“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個核心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等一系列活動類班本課程,幫助學生學會均衡安排學習、運動、興趣與休息,養成指定時間做指定事情的習慣,讓學生傾向于做更積極的自我評價,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4.家長參與的班本課程
作為班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主體——家長,各自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成長經歷和不同的價值觀經驗,對受教育對象的價值觀形成、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有著雙向影響。因此,本文把家長主體資源、學校周邊資源起決定作用的課程視為家長參與開發的班本課程,使之成為核心價值視域下的班本課程的一大亮點。
比如關于“敬業”這個主題,基于中職學生專業“被選”的負情緒,在崗位上越來越負能量,在專業學習上找不到方向,認為現在就是混個文憑,對未來處于迷茫的狀態。教師抓住家長群體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這一資源,通過一系列家長參與的班本課程實施,課程直面自身使命,激發學生敬業、樂業、愛業的職業狀態和追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再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深入影響學生的行為,提升行動力,最終獲得助力自身長遠發展的內驅力。
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班本課程實施應注意:加強施教者的課程意識,開發和實施的能力;形成完備的該視域下的班本課程評價體系;激發教師實施該視域下的班本課程能動性等。這種自下而上的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班本課程實施,可有效地促使學習者主體從被動抗拒到主動參與體驗,從之前的淺關注到深融入,從而真正建立起期待的核心價值觀體系。
[參考文獻]
[1]成尚榮.關于班本課程[M].中國教師報,2013.
[2]班建武.基于學生經驗的學校價值教育有效性基礎及其實現途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例[N].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
[3]翟丹丹,賈丹丹,冉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J].青春歲月,2017.
[4]王美平.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D].南華大學,2016.
[5]張維娜.小學班本課程開發研究——以濰坊市濰城區小學為例[D].佳木斯職業學院.聊城大學,2014.
鐘海靜? ?浙江省寧波市平陽縣教師發展中心研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