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剛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意識。新課程改革逐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做出相應的改變。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轉變教學思想。教師可在分析數學課堂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本文將在分析數學課堂中教師教學現存的問題基礎上,具體闡述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應該怎樣改進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與意識的必要性
(一)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需要
“應試教育”強調學生的分數、成績,而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個性發展、能力培養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應用能力,若是教師的教育工作陷入“應試”困境,學生就只能運用學到的知識去做題、練習,即使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也不能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應用能力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進而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目標。
(二)提升學生社會適應性的需要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就初中數學來說,有理數、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次函數、勾股定理等,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換言之,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必須要借助初中數學知識去解決。所以,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認知層面,還要拓展延伸到應用層面,將它們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三)數學教學回歸本質的需要
數學知識具有實用性特征,開設數學這門學科,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認識1、(四)學會計算“1+2=”“2+3=”等式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具備良好的應用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計算和分析問題。學生能夠在面對一塊碎玻璃的時候根據全等三角形知識計算出它的完整面積,能夠在購物時計算出如何花費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實惠的物品,這才是數學教學的本質。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意識,這是數學教學回歸本質的需要。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與意識的策略
(一)合理設計課堂應用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應用的平臺,要給予他們空間進行合理的思考,進行應用,才能將知識點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課堂過程中不能僅僅注重自身的講解,要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合理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剛才的知識進行解答,這樣在課堂上進行應用訓練,學生才能及時地鞏固,教師也可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弱項,可以進行及時的補漏,幫助學生分析知識點。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問題的有效性,問題之所以稱為問題,是因為它可以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如果過于簡單,沒有思考的空間,學生的應用能力也就沒有鍛煉的平臺,那么這樣的問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問題也不用過于困難,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學,所以教師應該認真鉆研中考的題目設置,了解他們的出題方式,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問題訓練,這樣學生的應用水平才能得到質的提升。問題的引入也是促進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也會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可以根據他們的學情更好地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的課堂氛圍也會更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主要的就是應用題的解答,學生通過分析題目來確定考查內容,從而思考自己應該運用哪些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題,如果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就出現了錯誤,那么方向就會偏離,一定不會得出正確的答案。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答題速度和正確率的基本。每個學生在做題時都會有自己的方法,但是審題能力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學生做題不是不會,而是因為粗心大意,審題出現偏差,不能注重問題的細節,導致出錯。這些都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在應用數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審題能力,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題干中的隱藏信息,對信息進行正確的處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設計生活化課堂導入,喚醒學生應用意識
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首先要改變學生的觀念和認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并不是只有“應試”這一目的,還要利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喚醒學生的應用意識,為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在筆者看來,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生活化的課堂導入的方式喚醒學生的應用意識。一方面,教師可利用熟悉的生活場景增強學生對這節課的親切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知道它們不僅可以用來做各種練習,還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將學生的應用意識喚醒。例如,教學“勾股定理”一課時,筆者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堂導入:“假如現在讓你在墻上掛兩幅照片,一幅照片要掛在2米高的A點,另一幅照片要掛在1.5米高的B點,現在拿來一根2.5米高的梯子,先將梯子的頂端靠在A點上,掛好了第一幅畫后再掛第二幅畫,那么應該將梯子末端往外拖出多少米,才能讓梯子頂端剛好落在B點上?”這樣的課堂導入以生活問題為中心,既具有親切感,又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學生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習這節課的知識大有裨益,它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梯子問題”。這樣,一個課堂導入發揮了兩種功用,既起到了激趣和引導作用,又實現了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
三、結束語
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鍛煉出來的,因為數學本身的知識點就比較多,需要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不斷地習題練習中慢慢提升。所以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既要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鍛煉,在問題中不斷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吸引學生參與課堂,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數學的奧秘,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應用能力自然而然就會穩步上升。
參考文獻
[1]王朝慧.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7):48.
[2]卡麗畢努爾·吐爾遜.初中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8(08):38-39.
[3]陸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J].報刊薈萃,2017(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