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腦圖在各學科領域應用廣泛。腦圖具有可視化的特點,能有效降低學習者的認知和記憶負擔,提升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開展 “思維可視化”教學可將零散的知識點串成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使知識更容易被理解和內化,學生的提煉、概括和分析能力得到發展,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建構。本文針對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提出以腦圖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構架,從對詞匯、語法的影響進行研究。
【關鍵詞】腦圖;高中英語教學;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朱鳳燕,義烏市第二中學。
一、前言
現代社會以信息化和全球化為特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中提出英語作為一種溝通手段,可以進行國內外談話,幫助其他國家了解中華文化。另外還提出利用信息化時代的特點,進行多樣化教學,將聽說讀寫技能在不知不覺中教給學生。而在讀寫上,詞匯、語法、閱讀和寫作是其表現方式,近年來高考命題中著重考查學生詞匯量、知識面、日常交際、句法結構方面。閱讀趨向長閱讀,長難句、復雜句層出不窮,語法結構也極為繁雜,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巨大挑戰。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發現在腦圖的使用過程中除了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之外,還能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促進他們的創新創造能力;對教師而言,能夠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讓教學更加輕松有效地進行。
二、腦圖與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的研究和分析
1. 相關概念。(1)腦圖的概念。腦圖,即思維導圖,是由東尼·博贊提出的,在推行過程中,東尼·博贊發現即使是原本競爭力薄弱的學生的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1971年東尼·博贊開始將他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逐漸形成腦圖概念。顧名思義,它通過將知識分級和分類,從核心主題對外發散,由關鍵詞或圖標進行分支,充分利用可視化的色彩和圖形,將知識點梳理清晰。
(2)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又名教學系統設計、教學開發,它的概念在過去不斷變化,總的來說,教學設計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學科。著名教育學家加涅、史密斯等人將教學設計看作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內容的過程,目的是分析教學環境,明確教學難題,提出解決方案最后進行評價的過程。
2.腦圖與高中英語教學。(1)基本特征。腦圖的引用將英語知識進行合理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有邏輯性的知識體系,將死記硬背變成可視化及結構化的思考,有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能,增強學習過程的體驗感。而腦圖的基本特征有:
①善用文字、線條、圖形等元素;
②通過關鍵詞、節點、連線,使表達更加清晰簡單;
③是一種發散性結構,由中心向四周發展;
④化繁為簡,將長文字轉化為易理解、易熟記的圖形。
(2)腦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對于教師而言,在編寫教材或者備課等過程中,腦圖的使用能夠簡潔明了地把教學內容和知識點表示出來,它的層級結構也能很好體現教學內容的順序和邏輯,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面地觀察到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堂上使用腦圖不僅能夠加快記筆記的效率,節約大量時間,也能通過字體顏色或者圖形更好地篩選出重難點,集中大腦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大腦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對重難點的敏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另外,腦圖可以拓展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如在“時態”教學時,可以把腦圖先放映或者畫給學生,讓他們發現各時態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自己造句,此過程有助于調動學生自動搜索和提取已有的認知圖示,提煉出與自己實力相符合的知識框架。等到后續學習相關知識點時,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增大,學生又會對曾經學過的知識再一次進行復習和篩查,發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從分散到聚合,最終連成一片知識網絡體系,因此說腦圖的使用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
三、以腦圖為藍本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
1.原則和主要流程。(1)教學設計原則。腦圖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兼顧師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和階段特征,保持以受教育者為核心,著重養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根據教育心理學及高中生特有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設計一般按照程序性原則、啟發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歸納整理原則和整體優化原則進行。只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教學設計流程才能正常進行。
(2)教學設計模型。在遵循教學設計內容主線的前提下,按照分析——設計——評價和腦圖理論,本文將整合腦圖和英語教學活動,具體包含教學前期分析、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每一步之后還劃分為不同的小步驟,各個步驟之間環環相扣,使得上一級的輸出正是下一級的輸入,設計最后呈現的是優化過后的教學方案。堅持以受教育者為中心,教育者作為指導者的設計理念,讓腦圖為教學實踐服務。
2.教學內容分析。(1)以腦圖為基礎的單詞教學內容設計。詞匯學習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的發展。熟記詞根、詞綴,遇到生詞時可以借助其規律合理猜測詞義。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通過已學知識引入,再進行腦圖的訓練,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新單詞的理解和記憶。
詞根,即英語構詞法的核心,是決定詞匯含義的關鍵因素;詞綴可分前綴和后綴,種類豐富,不同的詞綴都有自身的含義和性質。因此,借助詞根、詞綴的規律可以幫助學生“看詞會意”。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基礎詞匯中獲得某詞根并領會該詞根的含義,再借助腦圖,以該詞根為中心點,向四周擴散,破解詞根構成的新單詞的含義,幫助學生更好識記,從而強化學習效果。例如以詞根-pel-為中心點,可以延伸出一系列新詞匯:expel 開除,驅逐(ex 向外+pel推→把……向外推→開除);impel 推動;驅動(im 向里+pel推→把…向里推→驅動)。同樣,教師也可以借助腦圖,以某前綴或后綴為中心點,向外延伸,幫助學生構建大量詞匯。
(2)以腦圖為基礎的語法教學內容設計。英語語法內容較繁雜,語法點之間極易混淆。教師就可利用腦圖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各時態之間的聯系以及使用方法。比如在語法教學中,“時態”語法內容繁雜,邏輯關系混亂,教師一般會利用腦圖,由中心點“時態”出發向四周發散,有一般現在時,一般進行時、一般過去式等,然后再沿著這些節點繼續分支。這樣一張腦圖能讓教師直觀感受到各時態之間的聯系以及使用方法,也便于授課。除此之外,教師還表示能夠將腦圖運用到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過程中,提高教學能力和有效性。
四、腦圖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效果與評價
實驗研究選取了我市某普通中學的高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高一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新起點。相對于初中階段而言,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寬度和廣度都在擴大,除此之外,他們正是思維活躍的時期,具備著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思維能力,也能夠較好地表述自己的所想所感,所以這對于整個研究來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英語學習調查分析。筆者通過隨機問卷調查,抽查了學生關于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難點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分發了103份問卷,收回103份,有效問卷102份。通過比對分析,調查結果如下:
(1)對英語感興趣的人數有58.39%
(2)認為自己目前英語學習比較滿意的有63.38%
(3)對繼續學習英語有信心的有50.78%
(4)認為英語語法最困難的有45%
其中我們發現,只有32%左右的學生對英語感興趣,而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占比數量龐大。同時我們通過比對發現,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同時也對英語學習感到有困難,學習情況也不容樂觀,對學好英語并沒有太大的信心。涉及學習英語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調查時,有45%的學生選擇了語法,訪談的時候了解到他們認為語法結構復雜,知識點多而散亂,沒有頭緒。
隨后筆者將腦圖工具引入課堂,跟蹤調查半個學期之后,又一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對英語感興趣的人數有62.33%
(2)認為自己目前英語學習比較滿意的有67.22%
(3)對繼續學習英語有信心的有70.78%
(4)認為英語語法最困難的有25%
調查表明,經過半個學期借助腦圖進行語法教學后,學生對于語法的學習難度顯著下降,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在訪談過程中學生表示腦圖使復雜的語法結構變得簡潔明了,學習的時候能夠借助腦圖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各語法點之間的聯系以及相應的使用方法。相應地,學生對學好英語信心有了一定的提升。
2. 語法教學中腦圖的使用成果。根據調查現象,如筆者以一般過去時為切入點,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翻閱語法內容,做好預習;然后從一般過去時引出過去進行時。通過例句分析,勾勒出大致的腦圖,讓學生觀察他們之間的聯系和不同,再呈現出過去進行時的基本結構,并用圓圈標注出來,再用線條進行分支,引出過去完成時,然后再沿著這些節點繼續分支。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一起完成腦圖,把控好時間,在課堂上進行評比,課后還可以對學生的成果進行修改、完善。
按步驟下來之后,學生不自覺地跟著老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但同時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法,對新語法的運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能舉一反三,將腦圖運用到其他時態的學習,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大幅提高學習速度。
五、總結及展望
本文為腦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帶來了新思路,筆者在設計語法和詞匯的教學設計時引入了腦圖,將實驗成果投入高中使用獲得了顯著成效。而且通過分析,詳細介紹了腦圖的使用方式,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模型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的結果可以判定腦圖式的教學在未來教學中將更加廣泛地運用,能夠為教育教學結構提出新的優化方向。
參考文獻:
[1]郭蓉.“話題·情景·體驗型”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詞匯復習課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28):24-2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劉曉寧.圖文關系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用腦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
[4]潘紅丹.腦圖在中考英語詞匯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5]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nd[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6]趙維霞.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 (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