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俊娟
摘要:生物是初中義務教育體系的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和應用性,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助于學生鞏固和內化知識,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引入“分等級式”,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訴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后作業? ?分等級式? ?案例分析
一、初中生物課后作業“分等級式”設計布置和原則
1.發展性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生物學科也面臨著教學創新與改革,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中引入發展性原則,可以促使學生獲得素質和能力的發展,發揮作業的鞏固作用,促使生物教學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層次性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要正視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差異性,引入層次性原則,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中獲得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發展。
3.適量性
課后作業的作用和價值在于鞏固已學知識點,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根據作業的價值和作用,科學控制作業量。如不能布置數量過多的作業,否則會為學生增加學習負擔,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還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排斥與厭煩等負面情緒。
二、初中生物課后作業“分等級式”設計和布置方法
1.書面作業
書面作業是我國教育事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重要作業類型,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知識,還有助于教師講解和批改,考核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書面作業類型包括調查報告、概念梳理、圖表分析、填空選擇等,在設計書面作業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進行優化設計,保證學生通過作業獲得知識的鞏固。
在教學“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選擇類書面作業,如松樹和果樹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列出幾個備選項,以供學生選擇。通過這樣的題目,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促使學生在課后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課堂教學要點。
2.口頭作業
與書面作業存在鮮明對比,口頭作業主要是指不需要利用紙質物體和筆完成的作業,主要通過語言描述完成作業任務。較為常見的口頭課后作業包括習題討論、知識復述、書本閱讀與概念背誦等。通過口頭作業,教師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教學“種子的萌發”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可以布置口頭作業:“在大豆種子萌發中,當水分、溫度等外界條件都滿足后,為什么還有一些種子沒有萌發?”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實踐作業
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實踐作業也是生物課后作業的重要形式。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布置圖表繪制、實踐操作與實踐調查等實踐性作業,促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掌握知識點,提升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
在教學“種子的萌發”這一內容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豆芽,并且讓父母品嘗自己發的豆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的實用性。
4.生活作業
生活性是初中生物學科的重要特點,因為很多知識點都與學生生活存在必然聯系,所以生活類作業成為學科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秉承“分等級式”原則,為學生布置具有較強教學價值的生活類作業,將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充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在教學“綠色植物的生理作用”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環境污染現狀,為學生布置具有較強生活性的作業:“為了保持地球生態平衡,如何控制碳氧平衡,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這一作業能夠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在思考中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
總而言之,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生活性與實踐性。因此,在布置課后作業過程中,教師要秉承“分等級式”的設計原則,靈活應用各種類型的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更好地消化和內化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倩.初中生物課后作業“分等級”設計實踐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9.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育生中學)